鐵道支線往往隱藏了許多小人物、小故事,列車不再滿載黝黑的煤碳,無論是日治時期或是戰後的台灣,煤礦曾作為台灣經濟發展的重要產業,溫飽了多少小家庭的生計,而今日隨著轉型落沒,平溪這個鄉鎮卻仍然存了昔日的許多遺蹟,現時同樣看不到高樓華廈,當年從事礦業的年輕男女,如今卻已成了兩鬢白髮的阿公阿嬤,過去因為挖碳,這個地方給人黑濛濛的感覺,如今礦坑已封,反而替當地的山水留下最清新的環境,可惜的是如今大多數的人至此,多是為了施放自己心中的宿願,看那冉冉升起的天燈,帶給當下許多人的愉悅,大自然卻在暗自悲鳴,空氣、環境、水源的污染,以及交通的危害,始終難以說服人們放棄外物所帶來的虛榮,而忽略所處的地方早已遍佈了更多值得一遊的景點,古橋、流水、古蹟、名山、鐵道、小吃,滿滿真實的美妙之物,就在一站又一站的軌道旁,就像當年的掘礦者相同,挖出更多的幸福之夢。

WP_20140117_15_07_09_Pro.jpg

WP_20140117_14_51_21_Pro.jpg

十分火車逛大街,這是對於十分這個地方的形容,由於接近十分車站時,鐵道兩旁皆是住家商店比鄰而立,從火車內觀看兩旁的熙熙壤壤別有意思,十分車站也是平溪線當中唯一擁有兩個月台的站體,依據車站、榕樹與學校,可分為「頂店仔」、「中店仔」、「下店仔」的用地分界,而該站最著名的莫過於有台灣尼加拉瓜大瀑布之稱的「十分瀑布」,平溪地區有眾多的瀑布景觀,而以十分瀑布最為氣派磅礡,飛流漱石,莫不給人極大的震撼效果。從十分瀑布風景區,抬頭一望便可見那極為鮮明的小白球─五分山氣象站,位於五分山山腳的台灣煤礦博物館,過去為礦業公司,在國家政策下結束採礦事業,隨之將辦公室、礦坑及相關器具轉型成博物館的方式經營,讓不是那個時代的人,也能藉此感受礦業的生活為何,而五分山作為基隆第一高峰,於山頂眺望稜線,有人說它像綠色萬里長城,也有人說它像一條蜿蜒的巨龍,每當夜晚時分,這裡更是觀星取景的絕佳去處,多少情侶於此卿卿我我,藉滿天星斗見證那瞬間的浪漫,群星光耀的閃爍,像是見證戀人的矢志不渝,更散發出滿滿的十分幸福。

WP_20140117_15_36_23_Pro.jpg

201211063417.jpg

望古是十分的下一站,對於望古之名,過去有眾多以訛傳訛的誤解,實際地名由何而來已不可考,但光從望古二字,就讓人有滿滿的古意,走出望古站,驚訝的是下車人數不到十人,事後查詢台鐵資料便不覺奇,原來該站一日平均的進出人次也不過十餘人而已,望古車站旁的住家也僅有少少數戶而已,與十分車站簡直是宵壤之別,緊鄰民宅旁的則是過去的運煤便橋,如今火車依舊駛行,但此橋卻只能作為產業存在的依據,榮衰之間的一線似乎只有一旁的河流看得最為透徹。接續鐵道旁的小徑上行,短暫的上坡路程,得到的卻是空谷幽蘭的流觴曲水,在此身體得到完全的解放,拿起背包裡的水壺暢飲一番,搭配望古瀑布沖瀉帶來無限的涼意,四肢百骸宛若與大自然結為一體,倦怠疲困隨之蕩然無存,與十分瀑布的偌大之美不同,它所帶來的是另一種出世絕塵的意境,心中開始竊喜在此下車的遊客甚少,可以寡佔這美景秘境,在回到望古車站的路途中,此時正值秋冬時節,河岸的兩旁種植了為量不少的芒草,金黃色的白背芒,隨風搖曳,正在向造訪該地的遊客一一告別。

WP_20161218_15_26_44_Pro (3).jpg

WP_20141231_15_48_03_Pro.jpg

 

嶺腳火車門口埕,埕,在閩南用語有空曠之地的意思,故廟會前廣場稱作「廟埕」,種滿大量稻穀的空地稱作「大稻埕」,而嶺腳車站旁的空間,則剛好是當地居民的住家門前,形成一種相當特別有趣的現象,即下火車便可進抵達住家,目前月台緊連的第一棟民宅為「大路車工作室」,工作室主人蔡老闆為平溪當地人,在退休後回歸故鄉,專門製作手工饅頭、胡椒餅與點心,供致此旅人休憩飽食的一個服務,並對嶺腳當地的各個景點耳熟能詳,包含最神秘瀕臨絕種有峭壁上的精靈稱號的「豔紅鹿子百合」,也可以從老闆口中得知藏於何處。嶺腳車站的月台具有一個彎曲弧度,因此在車前是看不到車尾,有人戲稱他是一個微笑的月台;此地也是基隆河當中可以一腳跨越兩岸的所在地,此時看著基隆河的兩岸,眼前出現了三座不同年代的橋樑,一是日治時期的古橋,另一是現代化的路橋,再來則是平溪線鐵道的鐵路橋,三座不同的橋樑,同一時間觀看有著強烈對比的感受,或許平溪早隨著時代改變,但我們卻看不出它的改變,隨著步伐向嶺腳的內部深入,抵達該處的一座兩層樓丹紅色的洋房,當地人稱之蔡家洋樓,是過去礦場業主所有,用現代人的觀點,它就是一座老房子,但當時間拉回到一甲子前甚至更早,可謂之當地的帝寶,觸摸著充滿歲月痕跡的胭脂磚,一幕又一幕的黑金之夢開始油然而生。

WP_20140117_16_31_08_Pro.jpg

WP_20160806_17_22_16_Pro.jpg

 

平溪車站的所在地,可以說是整個平溪的經濟、行政中心,包含當地政府的許多行政機關都設置於此,位於聚落中心的十字路口,更是當地觀光的重要樞紐,包含東側的平溪車站,位於中央的張君雅小妹妹信筒,西側的觀光景點八仙洞、觀音巖以及防空洞,北側與基隆河交會的三坑溪,以及無數的美食小吃皆在當中,街道雖然不長,卻很適合覓尋一點,放慢速度地品嘗觀察附近的人、事、物。在鐵路與公路並未發展的年代,平溪對外的交通完全仰賴山徑,包含北面與汐止相鄰的三坑古道,或是與坪林緊連的東勢格古道,早期集散的大菁、茶葉都靠著這些古道讓先民得以進行交易,如今這些古道依舊保存著,步行至其中還能見到早期所存留下來的建築遺址或器皿,健行中體驗前輩們如何蓽路藍縷以啟山林。與鐵道平行的106縣道公路,沿路有許多老人家販賣著當地特產─箭筍,三不五時唱起獨特的褒歌,歌中不免道出礦坑時代的辛酸,如今礦業早已成為絕響,她()們卻仍然樂天真誠,反映出道道地地的鄉村生活,可以說她()們為礦業而生,平溪卻因她()們而存,作為平溪的活歷史當之無愧。

WP_20131025_020.jpg

WP_20131025_007.jpg

菁桐坑是平溪線鐵道的終點,也是石底斜坑的所在地,這個當初由台陽煤礦開挖的礦坑,可以說是當時北台灣規模最大的,投入大量的資金與人力,使得菁桐這個地方成為一個礦工生活圈,如今所遺留下來的相關房舍,使得該地變成平溪區中古蹟最豐富的一個聚落,包含石底大斜坑旁的辦公室、倉庫、機械廠房等,過去的洗煤場也已外包經營成露天咖啡廳,與石底斜坑命運相連結的菁桐車站,更是作為台灣日治時期少數保留下來的木造車站,一旁的鐵道員工宿舍,如今已改成作為當地文史工作的導覽空間。走出鐵道空間到外面的馬路上,隨即可見一凹谷地型,這片地區便是平溪區中的白石聚落,相較於車站的菁桐聚落,這裡有不少日造的平房,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台陽煤礦招待所」,這間原先是作為公司高級職員訓練迎賓場地,在戰後受到妥善的保存,房舍格局擺設裝飾皆是當時的上上之選,招待所旁也有數間日式民房,現已改為民宿使用;沿著公路往上走,漸漸走到平溪區的分界點,而這裡也是基隆河的源頭,一般人皆以為基隆河是由基隆為起源,卻不知道實際的源頭是位於平溪的薯榔聚落,這裡過去是一般礦工的工寮,相較於白石地區,當然不及那麼精緻別雅,相對的,卻更加充滿著人情味,能夠素未謀面的長者暢談甚歡,好奇的聽訴她()們如何闡述平溪的一切,對他們來說,那是平溪最輝煌的時代。

WP_20131025_022.jpg

WP_20140118_11_27_10_Pro.jpg

透過鐵道的銜接,呈現一種另類的平溪現況,平溪不再只是今日施放天燈,皆大歡喜後便離開的場域,它有著更多的深度與內涵,作為早期礦業發展的重鎮,該去思考究竟留下了些什麼,或許,無形的精神意涵更勝於有形的實質物件,當台灣面臨觀光產業的轉折時,我們更應該對於自己的土地有著更進一步的認知與瞭解,當大地方、大景點已經過度的發展成大眾旅遊的同時,對於小聚落、小文化是否思考著進行精緻的微型旅遊,透過對環境友善的方式,能夠養成遊客對於生態不會遭受破壞的一種旅遊型式,短短的數個車站,每個車站的景色、人物以及遺址,彷彿都有屬於自己的故事,這些故事往往等待的遊客的到來,由遊空口中去道出具有故事的遊程,展現出平溪除了天燈之外,還有著更多引人入勝的誘因,或許平溪的觀光轉型正由當下你我作起。

WP_20161218_15_37_54_Pro (2).jpg

WP_20161218_14_50_33_Pro (2).jpg

旅遊建議路線:

十分車站(十分瀑布、十分老街)─望古車站(望古運煤橋、望古瀑布)─嶺腳車站(蔡家洋樓、嶺腳聚落)─平溪車站(平溪老街、八仙洞、防空洞、觀音巖)─菁桐車站(石底大斜坑、菁桐礦業生活館、白石聚落)

交通規劃:

搭乘平溪線火車即可抵達

 

arrow
arrow

    自由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