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尋訪大崎頭聚落,間接能夠再度重遊坪頂古圳,十年的光陰,歲月無情地奪走我們的青春,十年前還跟著同學們一同造訪這條倚山傍水的水道,景色往往能夠呼喚起人們依稀沉睡的記憶,拾起當年共同的合照,照中人有些人變了,有些人卻一往如昔,唯一不變的只有那源遠流長的幽深,走在過往踏巡過的路程,看到那曾經拍合照的小橋,經過當年老翁贈予我們農作的蕃薯田,一切的一切猶如時光倒流般,隨著旅程的深入,慢慢將往日探訪過卻又遺忘的拼圖組合起來,心中不禁擘畫出那青澀的時光,只能感嘆時間的流逝是如此之快,此情、此景、此人肯定不會再重現,所幸有這木本水源之地讓我們撫今懷昔。

圳渠仍然可見清澈透晰的流水,將湜湜緩流之下的沉澱物展露無疑,在這清流亹亹中不需要掩飾什麼,因為它就是最純真自然,忍不住地將手浸入泉中洗滌身心的疲憊。跨時代三條平行而造的溝圳,每一代人為每一代盡了最大的努力,坪頂古圳、坪頂新圳與登峰圳,不同年代的推手都將歷史向前推了一大步,山澗成為孕育萬物的母親,正如和當地的名稱相同─「平等里」,不是獨厚於個體,它對於生靈提供了平等的機會,不斷地分享它一點一滴所聚集的活力,百年風華兼容了疏圳、灌溉、飲水,傳承至今反覆地給予山下大地養分,現在它還多了休閒的功能,讓來者都能體驗這最真切飲水思源的真理。


古圳一路走來依舊是條很有味道的步道,淡淡的甜,淡淡的香,淡淡的沁人心脾,令人分不出是花香味、竹林味又或者果實味,多一分則走味許多。踏上這條昔日居民引道水流的古徑,步伐就像溝渠內的潺潺細流樣,徐徐地移動去品嘗這條芬芳水道,這應該是生平看過最想親近的水溝,行進中遭逢數位於山中走春的同道中人,眾人樂於將心靈寄託於山水之內,在這裡與大自然進行最真切的互動,彼此道賀新節的道來,飛禽的鳴啼捎來初春的喜訊,綠竹茂密的籠罩在步道旁峨然矗立,相信再過不久,那雨後春筍的情境在此將會一一浮現,眾人就望著這山林流水看得出神,恝然而忘世俗的憂愁。


熱絡的花季,寂寥的大崎頭,同樣的草山,卻在新年時節出現兩樣情,下切溪流至大崎頭聚落,時而穿縮於古厝、農田之間,對於意外訪客,當地居民似乎見怪不怪,反而大方開懷的聊上幾句,介紹起當地的風光特色,農家亦不隨著時節放達過情,持續過著數十年如一日的田園生活,或許是環境使然,對其而言外在的變化,心境就像山上靜流般不為所動,不知是否受那甘甜泉水的滋潤,梯田之上,雲疇豐收物饒,在這裡不會看到刻意培育的花卉,有的是無心裁種的農作物,可能這就是夢寐以求的桃花園,新春綻放的年節裡,台北城裡僅存田園時刻,總令人回味無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