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這是孔子用來形容足下學生的美德,當然現代人不大可能像著顏回那樣過著那麼清貧的生活,卻可以將飲食昇華至一種對於樸實態度的追求。一簞食,不起眼的街角巷隅,匆匆一瞥而過,絕不認為它是一間販賣蔬食的地方,可能有人將他看作藝品店,也有人將其視為咖啡廳,或許是它的裝潢讓人產生額外的遐想,坐在老闆手工製成的木頭椅上,雖比不上豪華的沙發,卻多了點親近的人情味,牆上的壁畫令人若有所思地想像生命價值;架上的簡單廚具回味起料理的真諦為何,也許我們早已陷入早餐店的迷思當中,忽略了對於食物的尊重,忘卻了飲食能夠激發了人們潛在的創造力。
整編齊一的步伐不再復見,振奮煥發的精神亦蕩然無存,但那熟悉的味道卻依然存在,昔日那段苦澀的悲歡歲月依稀又回到腦海之中,雖稱不上同生共死的激昂,卻也不離同甘共苦的感懷,過往戰戰兢兢的急迫,沒想到過現今悠悠脫脫的慢遊,或許是卸甲歸鄉的當下,早已立下再相聚的契機,黃沙滾滾卻沒有戰場上的肅然之氣,山巒層層也不用攻頂山頭,拋離陳規俗律的束縛,在這只有隨心所欲的佚遊。在現實環境中雖有磅書之嫌,對於早已脫離數年還能再次相聚實屬難得,山頂之上看著那凝聚不散的薄紗,卻又隨著時間緩緩飄散,緣份似乎就跟浮雲般的因緣而聚,緣離而去。
駕車駛離車水馬龍的羅東市區,朝向大同鄉的產業道路上,車道兩旁路徑愈來愈原始,孤傲的天空似乎正在怒吼著,像機槍般掃射著大地上的一切事物,令我們逃無可逃、避無可避,大雨雖遮蔽了我們的視線,卻無法澆息我們欲邁向原始原野的動感,在幾番苦戰之後終至抵達玉蘭村,看到昨日電話裡聯絡的田媽媽,雖然自己對於佳餚的追求並不是非常講究,但仍然對於原住民的飲食充滿著好奇心,特別是每個部落都有其獨特的飲食文化,在待餐的同時觀察到了餐廳裡每位服務人員都是原住民同胞,反映出部落中的向心力,臉孔有著相當深遂的輪廓,總覺得他(她)們存在一種莫名的親切感與熱情。
二二八,一個迷惘又敏感的數字,一個說不清卻理還亂的日子。對於老一輩長者,這可能是戒慎不願再提的往事,對於現代新新人類,或許是意外得來一天的悠閒假期,這一天,每個人開始描述自己的故事,自己也在試想,如何將這故事變得更加有意義,便將這天作為小黃第二站的還願之旅。出發前一日的天侯仍是陣雨頻頻,不禁擔心起今天的路徑的行跡以及風雨的允許度,不知是蒼天的慈悲亦或是小黃的庇佑,一夜好眠之後迎來的便是朗朗雲天挾帶點煙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