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象更新的元旦,山上不若平地的朝氣蓬勃,反倒是風寒雨臨的氣候,多少感受點冬季的感覺,今日的下湖,沒有潔白的海芋,也沒有豔麗的繡球花作為點綴,人潮來往稀稀疏疏,莫說沒有跨越年終的熱度,緊接而來的霧氣,更將可見的視線範圍限縮在數步之間,對於欲一探楓情的旅人,考驗其對於地點的方向定位感,走在木頭鋪設的廊道,高低起伏帶出不同的山間風情,眼中俱是恬靜安逸的純樸,看盡了無數的凋萎枯竭,終至抵達青楓林,光禿禿的樹幹,殘枝落葉營造了一種無礙的美感,沒有萬卉爭榮、百花競色的璀璨瞬間,卻有著空無的期盼來時,或許美麗的事物過於短暫,反倒身處荒蕪之地,沒有更多可以再失去的,或許這是一種「零」的概念加以詮釋,離去時,一片染紅的青楓,卻使得的歸途已感到滿足。

WP_20161231_10_16_49_Pro (2).jpg

竹子湖的四面要衝─「東湖」,作為遊客造訪的門面,車輛來往穿梭,在沒有花卉的助興下,願意停下來的人潮是少了些,此時雨勢暫歇,微茫的氣息稍退,水車寮步道內的各種聲響也逐漸向外散佈,大部份的植物仍在休養生息中,但流水卻是一年四季從不間斷,雨水降下的珠露打落葉片,沿著徐緩的水流流向未知的他方,或許人生就像這葉片一樣,隨時可能遭逢突如其來的異變,而邁向渾沌不明的未來,即無法阻止也無須阻止,倒不如順著天時的造化順勢而行,或許會有著另類的際遇。水車寮古道充滿著晦暗卻又幽深,與過去所步行的水管路、狗殷勤以及坪頂古圳,都有著療癒心靈的效果。過去竹子湖因竹立湖影的盆地地形而得名,隨後則是蓬萊米與高麗菜的產地,隨著轉型發展觀光花卉,如今這些產物已不復見,惟有水源未經阻斷,透過水勢帶動著所夾雜的孕育生物,間接成為引領人們的心之所向。

WP_20161231_10_54_59_Pro (2).jpg
聽聞陽峰古道的名字甚久,卻多次與其失之交臂,這條由竹子湖延伸數里至山腰淨水廠,路段多樣且充滿古意陳跡,古道的價值正是在於匯集無數不為人知的故事,它並不會隨著時間而終止,反而隨著來者將堆砌出更多的新故事,過客的步伐就像一種永恆的印記,每步皆留下深刻的印象與回憶,徘徊在設有崗哨的密林內,或許過去這裡是戒備森嚴的近畿暗道,層層的軍事用地衛戍著領袖的維安,如今已沒昔日那劍拔弩張的氛圍,相對的是蔥蘢環抱的晏如綠地,原始路徑的終點不知在哪,卻很自得其樂享受這短暫的愉悅放空時光,與竹子湖葉散枝離的青楓相較,這裡的楓香卻開得異常繁盛,外觀相似的兩者,卻有著完全不同的際遇,不過既然這是一種自然的安排,人們索性也不會去追究細節,就在這充滿活力綻紅的庇蔭下,放眼望向山下那北投風雲詭動。
WP_20161231_11_37_12_Pro (2).jpg
短短數里的古道景觀,經歷了滋蔓豐饒的田園農地,還有百年風華的蓄水井,以及水廉垂幕的大屯瀑布,一切似乎都與水的源頭有關,走在看似歲月痕跡的水管旁,彷彿就像走過一段漫長的歷史路程,這些水利工程的建設不知耗費多少人的心血,使得山下的住民民生得以無慮,說是一條飲水思源的道路並不為過。途中遭逢的景致稱不上絕美妍麗,應該也與時下人們尋求的秘境有所落差,絕色的風景固然燃起內心的激情,但物離景逝不也是剎那之間,或許人們都有屬於自己的秘境,只要能夠與內心深處契合,秘境可能不是聽聞或是遊歷的次數多寡而定,反倒是能夠存在的環境能夠觸抵心中的神秘世界,這可以是可遇不可求,對於偶然的巧遇皆是一種緣份,當放下絕對的執念,秘境就在身邊垂手可得。
WP_20161231_12_04_29_Pro (2).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自由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