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次由河岸環繞至盆地核心區後,此次將走遊整個北市舊城區範圍,鑑賞古蹟之中所留下的吉光片語,今天的這些路徑由於都在市區街道巷弄,因此走累了想休息或補給都相當方便,以捷運圓山站作為首航,走向泉州同安人的傳統聚落─「大龍峒」。
之後來到一樣是同安人的另個知名聚落─「大稻埕」,以大稻埕三大廟為主體,沿路下行朝南向而行,跨越西門町到了艋舺地段,巡禮一番艋舺三大廟,以及當地知名的朝聖點,再轉向城北城南而行。城北與城南萌芽了許多非傳統中華文化的宗教而立,歷經多年,卻仍然屹立於原址不衰,足見宗教對於人性的仰賴,卻也為繁忙車水馬龍的都市中,多了些人文的精神與象徵。
出捷運站二號出口後,沿著庫倫街至大龍街交錯處,即抵達所謂的大龍峒聚落,保安宮與孔廟分立兩旁,保安宮主祀「保生大帝」,是同安人的精神信仰,有醫神之稱,廟內沿革在台灣歷史年代上相當悠久,建築特色在於龍虎兩側的對場作,意即不同工匠所打造的個別工藝,具有比較可觀性,剪黏與交趾陶的藝術品也是該廟的亮眼。
環繞巡禮完後走向隔壁的「台北孔廟」,與保安宮同樣為同安人舊時的信仰,該地更是由當時頭人陳悅記家族所贈,或許因為孔廟常需舉辦祭典,顯得較保安宮更加氣派宏偉。
離開孔廟後轉向回到捷運站,在捷運站旁便是臨濟禪院所在地,禪院為日治時期所建設的廟宇,屬於日本臨濟宗系統,現於寺內仍可見木造的禮佛主殿,相當具有日本風情的氛圍,此外寺廟緊鄰圓山遺址,因此也有許多地質考古上的遺跡,以及日治時期所遺留部份四國八八所靈場的佛身雕像。
延著捷運高架下的步道南行,一路至民生西路的心中山公園,公園旁即是「文昌宮」,宮外則是鬧熱的早市,隨後腳步慢慢朝向大稻埕的核心區域接近,大概一年當中會來大稻埕好幾次,對於這裡的廟宇可以說是如數家珍,對於在地三大廟也可以說是各有千秋,慈聖宮廟埕旁的小吃保存昔日港口飽餐裹腹的舊景,霞海城隍廟被一間間販售著新穎商品卻又存在於老房所包圍著,法主公廟那因都市開發懸空的建築造景稱奇,三大廟外,在清治巡撫劉銘傳所打造的國際商業街道─千秋街,如今仍可尋覓為紀念當時的商賈所建造李春生教堂,商港得天獨厚的環境,橫空出世了許多傳奇人物,搭配著歷史背景下的族群信仰,大稻埕可說是北都都會的一個奇蹟。
持續下行接近台北城區,參拜完台北普濟寺朝艋舺區域前進,遠離喧囂的西門鬧區,位於漢口街的慈雲寺可以說是台北少見的齋教寺廟,原先的建築格局因道路開闢現今僅存,仍不失莊嚴典雅,與慈雲寺僅一向之隔的晉德宮,則突顯出早期河岸港口信仰的代表。
地處艋舺三大廟之一的青山宮,所在地過去正是有台北第一街蕃薯市街,今為貴陽街,青山王爺信仰素來有退除溫疫,保境平安,因此信徒常至此求助;沿西園路下行至廣州街,在此的龍山寺可說是台灣在國際上最負盛名的寺廟之一,無論從其歷史背景、建築工藝或是故事傳說上都存在著絕對的非凡,龍山寺旁的傳統市集內,則是供奉地藏王菩薩的地藏庵,最後再北返至清水巖,隨著戲劇拍攝讓更多人知道該廟,廟外有許多小吃點心店聚集。
離開艋舺的聚落,回到西門町的鬧區旁,原先的西本願寺本殿已不復見,僅存的鐘樓、輪番所、會館卻仍屹立於當地,變成親子同遊、策展以及用餐的場域;橫向穿越二二八紀念公園以及台大醫院即是長老教會濟南教會,就像來到國外的教堂般,洗石子門面加上西方磚造建築的風情,相較於中山長老教會,是為傳統哥德式的教堂,呈現出另一種完全不同的樣貌。
忠孝西路上的善導寺,是台北捷運少數以寺廟命名的車站,可見其在當地歷史脈落中的注目,其建築並如其他的寺廟採傳統建築格局,而是使用大量的水泥混凝土鋪面,寺內典藏了許多佛教文物與物件;與善導寺距離不到1公里的東和禪寺,隱身在大樓林立的市區內,現存保留的觀音寺與鐘樓是禪寺遭祝融後殘存的建築。
最後來到城南地區,大安森林公園旁的聖家堂以及清真寺,雖然對於外國宗教顯得十分陌生,但對於其建築模式還是相當有興趣,特別是近逢聖誕佳節,禮拜堂外已佈上點點裝飾,而清真寺目前在整修當中,盼他日整修完後能夠蒞臨再訪,第四段行程至此結束。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