鄰近校園、公園旁,隱身了一塊結合生態與文化的綠園,不斷地溫暖及滋潤周遭的人、事、物,並引人回憶起百年來,那些殘落逐漸淡去的片段。六千年前,沒人想到台北市不過只是一片湖泊水域,當初只有三處丘陵地脫穎而出─「芝山」、「圓山」、「寶藏巖」。時間再拉近至六百年前,凱達格蘭族早已在此處休生養息,開始培養起了屬於自己的文化,包括捕獲漁貨、農植耕牧亦或者是狩獵收成。善變的台北,不變的芝山岩,依舊默然地守護著台北盆地。

201212194050.jpg

 

綠園的復育使得無數的生命得以重生再造,一旁的鳥兒救護醫院名稱令人好奇,據說在這第一隻救護的鳥類取名為「布萊得」,後仍不幸過世,為紀念這隻首位訪客,便將次地取名為「得得的家」。如今庇護籠內早已鳥群林立,各式各樣曾受難避險的鳥類,在此放心長居而終,或許對牠們來說是好是壞,可能沒人可以給予正確的答案,畢竟幸福是很主觀,唯有牠們自己才知曉,身為過客的我們只能由衷的希望,牠們都能在這小小又真實的天地裡,再度活出自我。

201212194033.jpg

水生池裡的水鴨悠游地來回滑行,任真地表現出無為的一面;樹梢上松鼠靈活穿梭於林陣之間覓食,無私地暗示遊客們牠這俐落的身手。生態暖房內也孕育了無數動植物,於內不斷成長,綻放出無限的生機,芬芳之味氣走全身,身體也似乎被同化,感受到強烈的萬物之靈,不斷於周遭流竄,微閉雙眼,輕吸一口綠色的空氣,吐出的卻是無盡的煩憂,就在吐納採獲之間,早已和這片綠地融為一體了。

201212194012.jpg

 

若說時代進步將城市變成污穢的河水,那芝山岩或許是那河域當中碩果僅存的清流,一段又一段的山城巡禮,尋回的是那曾經是聚落的跡象,帶來的是人文信仰的廟宇文化,在歷經樟泉械鬥、抗日運動以及白色恐怖的悲歌下,悼千百英魂愴然兮,所幸這些悲難已逐漸被園區內生機勃勃的萬物所撫平。聚集六種不同世代的文化層,或許所踩踏的漠漠黃土下,在數百甚至數千年前,是另一文化的盛世寶地,時空轉變上的物換星移總令人讚嘆不已,持續沉醉難得的尋繹之旅。

201212194044.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自由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