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通常是伴隨著因緣際會,卻也透過旅行時的點點滴滴來洗淨人生心路歷程,此次因為金門國家公園的委託計畫造就了造訪的契機,雖然是以研究為主要目的,但仍想在研究過程之餘有意外的收獲,對於金門這個地點一無所知,卻也因無知進而勾起那求知的欲望,希望透過短短數日的自助旅行更加充實自我。金門,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地理名稱,熟悉在於其被眾人所歌頌,充滿著數不盡的傳奇以及英雄人物,在時代洪流中扮演一個重要的角色;陌生則因地理位置的特殊,相較於本島的各縣市連貫金門顯得更加孤高介立,若干年前的一日,一顆子彈劃破寥落的長空,一場戰役改變國家的存亡。

照片 029.jpg

耳聞已久的彼岸,漂浮著一個離群索居的小島,訴說著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面積約150公里左右的彈丸之地,在一甲子之前遭逢烽火連天是時代的不幸,六十年後能夠踏上這片淨土巡禮卻是我們的榮幸。初至金門跨出的第一步是那麼的自在,不像過往透過畫面的抽象,所以感受到的體驗是如此的真實,日光融融及微風徐徐正迎接我這位短暫的過客,環顧四周古厝門樓,大多為紅色磚瓦堆砌而成,房舍佈局充滿著傳統建築的色彩,古色古香的氛圍不僅油然而生,土親人更親,看著年長的爺爺奶奶們好不悠哉地暢所欲言,老人家一個不經意的微笑示意,卻讓我心領神會倍感窩心,經過當地金門鄉親的介紹下到達第一個旅遊景點─「邱良功母節孝坊」,此牌坊為目前法定一級古蹟,或許在現今看來不過是一個在平凡不過的牌樓,但卻是先人高貞烈節的情操下堆積而成的精神象徵,令人敬而效之,卻也刻劃出金門總是不斷的扮演著台灣歷史中重要的一頁。

金門訪談 040.jpg

在尚未抵達金門前,即聽說金門有一相當著名道地的牛肉料理─「高坑牛肉」,於是利用剩餘的時間趕至該處,由於天色已近傍晚,至該處時已超過營業時間,但主人見我們風塵樸樸不辭辛勞的引頸期盼,便破例準備料理讓我們用餐,讓人感受到金門人的親切殷勤的待客之道,牛肉的紋路分明咀嚼柔順,作為湯底的牛肉湯濃郁但油膩的感覺,香氣迎人,搭配著其他具有相當特色的牛肉料理,體驗到異地風情的美食,這一餐可以說是物超所值實至名歸。第一夜則是選擇在金門老街上的民宿度過,明亮皎潔的月光直射在窗簾間,望著窗外幽幽復古的街道所感受到的是多麼的寂靜,少了點繁華城市的喧囂繁擾,多的是純樸鄉村的安逸寧靜,就這樣,放鬆心情伴隨著睡意進入戰地古城的美夢當中。

金門訪談 054.jpg

第二天一早為搭配鳥類觀察的研究,雞鳴初啼之時已至西浦頭進行調查,鸕鴜不愧為金門縣當地的代表鳥種,其特性為群聚,多冬季時出沒,昂首眺望便可清晰地看見數百數千隻壯觀的鸕鴜迎面而來,感受數大變是美的視覺享受,金門雖為邊陲之境,卻因其為海域具有特殊戰略背景位置,使得自然景觀尚未過度開發,促成了飛禽鳥類自在地展望雙翼的絕佳場所,由展翅翱翔的點延伸排列如一的線,再進而發展成縱貫齊飛的面,看著水鳥們無憂般的於濕地旁點水、覓食、同歡,無不自在,金門除了人文古蹟外自然生態卻也蘊藏了不少奧妙在其中,特別是金門臨海水鳥多於山鳥,在這裡除了鸕鴜之外可以看到東方環頸鴴、裏海燕鷗及八哥,可以說是水鳥天堂。觀察完鳥類後便是訪談當地居民的工作,訪談過程中聽著居民口述著過往文化演進,更能夠體認到在歷史過渡下的曲折,當地耆老感嘆著目前除了剩下的年長一輩持續守護著這片故土,便只有外來觀光客才會遍尋此地,大多年輕人為了生活多離開出生地到本島發展,但這也是時代變遷的結果,只期盼透過不斷的回味下能保留金門傳統的建築以及文化,在離去時,老人家建議我們可以去太武山,當地相當具有戰史意義及背景。

金門訪談 068.jpg

根據地圖的詳細說明以及那不是很有方向的第六感,經過一翻輾轉總算來到了太武山,由太武山下步行而上,一段雖然不長的碎石路,走起來卻是道盡多少歲月痕跡、歷經無數粹練苦難,如今雖已物是人非,但一景一物卻仍然值得緬懷,隨著山勢逐漸上升至峰頂竟可一窺金門的全貌,從帶有傳統聚落的建築門牆到繁華進步的現代設施,象徵一個時代的沒落掘起交替過程,太武山風起黃沙揚,氣臨山岳嘯,由地勢險要逐漸不難嗅出當時古戰場的味道,沿路仍然能夠看到強健體魄的士官兵正在慢跑,過去的軍魂或許只能隨著時間懷舊,但那顆正氣蕩然的革命情操直到現在卻是永恆不變的,也正因為昨日的豪情壯志造就了今朝的浪漫追憶。至太武山頂再向前進幾數里,便可看到一個山壁刻製而成偌大的「佛」字,頓時福至心靈,相信這除了是觀光客暢遊的景點應該是當地人心中存在已久的精神信仰。

金門訪談 048.jpg

原想利用最後一天空閒的時間好好在民宿休息,但民宿老闆強烈建議我們務必造訪莒光樓與翟山坑道,原先只是抱著打發時間的心態前往,殊不知就像進入時光隧道般不虛此行,第一眼看到莒光樓的印象是莊嚴威武,沒人會連想到此地曾戰雲密佈,更對現有的自然奇景與先人締造的功績肅然欽佩,莒光樓提供遊客許多歷史戰役的解說導覽,經由豐富的圖像、影片甚至歷史文物讓我們更能貼進融入到當時的情境,便勾起了埋藏心底的好奇心欲一探那翟山坑道,就算是現今看到昔日如此絕妙之建築工法亦實屬不易,在坑道外仍可看見當時軍方振奮人心的精神標語,在戴起了安全頭盔後朝那黑暗未知的那端緩步而行,一進入坑到內發現是另一片有別天地,此時,寂靜籠罩了坑道內的一切,微亮燈火引導著些許的光明,形成強烈的對比,走道、房間是有系統層次井然有序般排列,呈現了一種空間立體感,彷彿身處一迴廊當中,捻手摸起著潮濕的石壁是那麼的歷經滄桑,卻因這傲然不屈的氣節,使得在承受任何打擊都能夠堅毅包容,隨著階梯步伐漸漸能聽見那微微的流水的浮動,到達坑洞核心看那鬼斧神工的鉅作令人驚豔,根據導覽人員的描述建設坑道最早的目的是用來運輸軍事補給,隨著兩岸情勢的和緩促使此地有轉型成觀光的機會,不禁令人噓唏,和平之前帶來的是惶恐不安,和平之後卻是讓人追思溯往。

照片 038.jpg

此次的研究之旅,雖然只有短短的不到三天,卻是有著在一國兩地體驗著不同情懷的感覺,無論當地景物、名山大川又或者是熱情和樂的黎民百姓,金門作為現今台灣發展黑暗觀光相當重要的景點之一,透過金門更瞭解一個屬於我們應知卻未知的歷史與地理環境,無情的時間慢慢回歸到現實,提著沉重的行李踏上歸途卻是滿心的欣喜,因為這次帶回的不單單是豐富的體驗亦包含著深深純樸的人情味。

 

照片 052.jpg

*本文章部份內容收錄於「留住時光,風華流傳」臺灣國家公園圖文徵集入選獎(201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自由人 的頭像
    自由人

    旅人心坊

    自由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