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兵戈風雲,今夕何在;一線成敗榮辱,孰可定論。獅球嶺為基隆最高的防禦砲台,走在百年風華的古道之上,似乎有聽不盡的戰聲砲響,居住在古道旁的小型村落,隨著時空的變化,人口逐漸外移,居民所剩無幾,卻是世世代代守護著,這別富戰略意義的衢關小道。沿著基隆河的支流來到寧靜的聚落,按照手中現有的資料,尋獲古道入口卻未果,困惑的表情或許讓居民察覺了,主動熱情的為我引路。此時,帽旁捎來微數不大的細雨,伴隨鬆弛軟滑的泥濘,使得走起路來別有味道,竹林兩旁林立,土徑橫貫中央,層層黃土之下埋沒了無數雙急促的腳印,往來頻繁這重要的軍事要塞。

 

WP_20140503_09_02_15_Pro.jpg

 

 

 

從現代化的水泥階梯到傳統復古的土徑,總算來到古道的盡頭─獅球嶺砲台,抵至該處,才知為何被稱為「喉鎖島門」,站在層峰之上,眼下的基隆全市一覽無遺,街角巷道仍然屋厝林立,港灣旁一艘艘船舶正在入港,只是全部換上了一件叫作「現代化」的新衣,不過百年先後,相同的目的,一致的角度,佇立在平台之上的旁觀者,卻有著不同的心境,劍拔弩張與陶情適性形成強烈對比,原先固若金湯的堡壘,變為強身健體的休憩場所,早已讓人遺忘昔日那驚悚的肅殺之氣,空蕩蕩的四方遼域,現今卻只剩數隻的野狗駐守,那兇狠狠的吠聲卻依舊能夠震懾來人,不敢輕忽這絕境陷地。

 WP_20140503_09_23_35_Pro.jpg

中法戰爭不久後,台灣設省,劉銘傳成為首任的台灣巡撫,行伍出身的劉銘傳,心中早有著擘畫台灣未來的藍圖,可惜文官制度使他有志難伸,由武轉文的機會,讓他開始著手堆動台灣現代化建設,基隆港至竹塹城的縱貫線鐵路便是當時的驚世鉅作,匾額上那「曠宇天開」四字更是形容貼切,難怪劉銘傳自傲地題上豪語:「五千年生面獨開,羽轂飆輪,從此東莊通海嶼。」、「三百丈巖腰新闢,天梯石棧,居然人力勝神工。」隧道雖然暫時被大自然給封鎖住了,令人無法一窺其玄,不見光的絕佳環境是蝙蝠的天堂之所,使得這條幽暗無盡的隧道只有蝙蝠相伴,內心期盼它再見於世的日子終將到來。

 WP_20140503_10_17_48_Pro.jpg

每每來到基隆總有幾分婉惜的心情,內外環境的交迫使得它逐漸邊緣化,也許這就是時代的現實,原先具有港灣資源以及歷史背景的優勢,莫說與其他縣市一較長短,如今只能抱懷超「菁平十」趕「水金九」的志氣,於困境中求生存,這不斷飄零漸讓人遺忘的城市,到底背負了什麼原罪,歷史並不會忘了它的陳跡,若干時候,當人們起心動念時,才會按照故事中的記載,來到這個猶如海市蜃樓的邊陲之地,過往的戰史遺址及英雄人物,隨著城市的沒落,竟是如此般的虛幻,只能默默的依黯緬懷,等待下一次蛻變時刻。

WP_20140503_09_32_12_Pro.jpg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基隆 中法戰爭 古道
    全站熱搜

    自由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