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往列車滿載著散發光輝的黑金,如今,彩繪列車上運送的則是滿滿的人潮與錢潮,作為交通樞紐的瑞芳依舊是熙熙攘攘,只是列車大多將旅客運送至那黃金夢的九份山城,以及煤炭風的平溪小鎮,至於那迴照綺麗大海,人文淵藪之地的八斗子顯得冷清多了,八斗子新造的海科館身負基隆革新的角色,期盼為雨都再創另一個輝煌,拜海科館所賜,列車上的大多數遊客,都是因朝聖這座具有立體空間感並以海洋科技為主題的場館而來,使得在這豔陽高照的天氣下,欲探索這港口的漁村風情的他人就像個傻子般,赫赫炙人卻不失遊趣,形單影隻亦難減興致,也要實境體會這座港口的陳舊與創新。
WP_20150607_09_29_39_Pro.jpg
容軒象徵著無窮的包容力與無限的生命力,數尺的綠色隧道長廊,榕樹千絲萬縷般的氣根,宛若老爺爺的鬍鬚充滿著親切感,也透露了它可能歷經了一段漫長的歲月,看盡了八斗子這一帶臨海的興衰時刻,盤根錯節的老幹,新枝卻不斷冒出碧綠的葉子,意外形成天然的隔熱板,在這裡,拋棄了消耗能源的冷氣設備,除了減少生理上的疲態燥熱外,更安定了那浮動不安的心靈,昔日那火力發電廠的員工宿舍,如今也轉型成海科館的籌備辦公室,相信當時的員工與居民也是始料未及,霧霾灰染的天空,曾幾何時化身成小動物們的棲身之所,再生的碧水巷廣場也承擔起新時代的使命,開啟了容軒園區能夠廣納生生不息的萬物活力。

WP_20150607_09_40_03_Pro.jpg

在造訪容軒的綠色隧道半年後,來到了八斗子另一個完全不同面貌的場域,海岸地質步道讓縱使現實生活有萬分的缺憾,卻也因為這天到來使得那一點的光明而填滿,連接海岸的凹谷─望幽谷,正因修繕而無法故地重遊,以至無法一睹那青春的旖旎風光,前次造訪時隔五年,五年前尚無這些新穎的場館休憩園地,如今卻是另一番氣象,看著昔日的相片,那青澀的模樣彷彿就像樹枝上的果實已逐漸成熟。孤亢的站立於礁石之上,拿起望遠鏡看著潔皙的海鷗群,這裡對牠們來說可能是短暫的落腳處,牠們的空間是沒有極限的,對我們彼此來說,都只是驚鴻一瞥的過客交錯,雖然沒有過多的交集,但這已足夠了,這一日,讓鳥人們有幸看到不同的一個世界。
WP_20160208_11_39_12_Pro (2).jpg
根據記載八斗子早期只是一個獨立的半島,並未是台灣本島相連結的土地,在日治時期因發電廠所需而將其銜接起來,原先的發電廠與部份港區已成為海科館的所在,沿著海科館海域環繞一圈,沿途經過了港邊、漁市場以及民宅,仍然維持著濃濃的海洋風,漁民於港邊所形成的聚落,那房子被海風吹襲的老化許多,卻仍見世居的漁民堅定不移,惦記著這個小鎮漁港,時值年節,外籍勞工朋友也和我們一樣共襄盛舉度過這個新年,難得博奕怡情於港邊偷得浮生半日閒,或許當它們看到那無邊無際的大海,思念起自己家鄉過節情境,對他們致上最高的敬意,過些時日,這些漁船或許又將航向遠方,持續地航起台灣海洋歷史的新頁。
WP_20160208_12_02_03_Pro (2).jpg
海的潮聲、日的投射不斷交疊,迴蕩於整座山谷,不加思索地也想試探於山巔之上的感受,自然生態步道連貫的海岸與高峰之間的要徑,位於山腳旁的度天宮,是八斗子最大的信仰中心,因為臨海捕獲漁業的關係,與其他港口同樣主祀媽祖,雖然建廟至今不到一甲子,仍然可見宮廟建築雕塑精緻,螭吻、狻猊…等神獸形象詡詡如生,讓人不生敬畏之意,再向上行便是該地著名的四階步道,於春夏時令可見大量的百合花海,山壁上豔麗的花卉,令人開始聯想起是不是武俠小說裡那難得一見的藥草。一連三起的65高地、85高地以及101高地,成為人們觀賞海景的最佳平台,如今101高地上尚保存著過往軍方所用的碉堡,由該地居高臨下而望,的確是偵察行蹤的軍事要地,百餘年前法軍曾於八斗子登陸,相信海洋與山脈當時皆見證這一幕的戰事。

WP_20160208_12_14_56_Pro (2).jpg

地景變遷步道過去曾經是垃圾所堆積的小山丘,如今像是整容過後容光煥發,自從海科館的規劃發展,八斗子周遭的一切似乎有了不同的風貌,它變得更加乾淨、更有意境、更為便利,人們變得更加願意來到這個地方,去享受與欣賞大海所帶來唯美的景致,對於基隆來說,或許還有許多地方需要改頭換面,但以海洋為主體的基隆,卻以八斗子為開創的第一步,三五好友在綠地上快意的野餐,打量著一旁的人文地景,此時更有無數個風箏在天空中飛舞著,不同造型的風箏使得復育公園更加充滿光彩,每一條風箏就像一個希望,線的長短象徵人們對於祈望的遠近,期盼能夠將心中的宿願告知上天。
WP_20160208_12_56_48_Pro (2).jpg
海岸與陸地中間的潮間帶,海洋展露天真的一面,孩子們正盡情地探索著彈塗魚與招潮蟹的樂趣,讓他們更瞭解自己的土地,親近自己的海洋,就像海洋提供海洋生物養份,對於下一代也間接的提供生態保育的知識,跨越平浪橋,觀浪戲水的人潮變少,只剩下些許的釣客無畏海風的吹拂,與海裡的魚比較「沉」的功力誰高,即便旅人從旁經過,他們仍專注於手中的釣竿,滑稽地忘卻當他們專注魚的時候,也有人正在專注著他們。無情的大海洶湧的拍擊消波塊,這浪聲討海人或許習以為常,但對於我們這些都市聳有著莫名的疑問,大海是否想透過聲響告訴我們些什麼,當愈走向海洋,才發現或許我們離海洋太遠了,忽略自己是海洋的子民!
WP_20160208_13_02_12_Pro (2).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自由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