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逢深秋時節的阿里山,總是有為一睹楓紅而前來朝聖的遊客,位於山腰的石棹,往往作為前往森林遊樂區的一個中繼站,在此,多數的旅人僅僅短暫的停留而離去,遺漏了當地暗藏著許多風姿綽約的美景山色,石棹常年霧氣繚繞,長空之中煙霏雨散,像是一張令人猜不透的臉,有時雲霧之盛,頃刻而迄,隨著陽光的照耀,宛若充滿朝氣的年輕女子;有時微風之中霢霢不絕,天幕冥冥,瞬間變臉成另一張含淚愁容待憐的嫵媚樣貌;入夜時,彷彿大地又為她量身訂作一個專屬舞台,七彩琉璃頻頻添上了豔妝,令人目炫神迷。石棹山色固然依戀萬分,但暖暖的人情味,卻賦予這些山形茶景更多的個性,民宿主人熱心的泡起茶來,對於自家茶葉頗為自豪的與我們分享,一杯接著一杯,素然淡雅味道卻是眼下茶山的精髓,歷經了時間、人力以及天候無數的孕育,才有當下舌尖上的滿足,茶不誘人人自誘,喝著慢慢被茶香所擄獲,將自己投入茶的故鄉當中,據傳石棹的茶種源自於彰化二水一帶,回想去年的同時,也正遊歷在松柏嶺的茶田當中,今日因緣至此,也頗有承先啟後的意義。喝著主人清心凝神的極品,望著窗外的光景,魂早已被拉出九宵雲外倘佯。

WP_20161024_07_51_38_Pro (2).jpg

 
「櫻之道」是造訪石棹的第一站,位處「頂石棹旅遊服務站」旁,恰值正午時分,絡繹不絕的旅客湧入至此,與我們不同的目的,他們卻是在此用餐,倒也成為另類的莞爾畫面,此刻的櫻之道,尚未到花開盛期,卻有幾株的樹枝上綻放出數朵櫻花,令人摸不著邊的氣候異常或是天時循環,人類在這當中扮演的角色實為渺小卻又重要,盡可能減少對環境有害的作為,給予萬物適時的休息,當自然界跟不上人類變化的腳步時,異變將會不定時的發生,這陰錯陽差的偶遇,毫無章法的花序,著實令人擔憂,原先環繞民宿旁綻放的花朵,不知明年隆冬時又是何種風貌?或許滿腔的納悶,只能最後交由時間來驗證。順著櫻之道上行來到了吳鳳廟,石棹一帶的地理位置相當有趣,方圓數里內,有客家移民的頂笨仔光華村,也有閩南人遷居的石棹地區,以及原住民鄒族的樂野聚落,層層疊疊的族群壓縮往往是衝突的引爆點,前人的故弄玄虛,卻造成後人的委屈蒙冤,吳鳳的神格化反映出當時的不同族群的激化甚深,隨著夕陽的輪轉,今時在造訪這些廟宇的同時,或許可以跳出傳說的渲染,用較另類的建築、美觀、工法等藝術的角度來遊覽一番,心境會來得更加達觀。

WP_20161023_10_38_39_Pro (2).jpg

 
才剛抵達民宿不久後,濛濛雨絲便無預警的落下,所幸很快的便雲銷雨霽,趁著空檔走進了茶園之中的「霞之道」,彷彿置身於茶飲廣告的田園片段,眾人不斷按著手中的快門,捕捉起具有立體層次的綠色畫面,從嘉義市區一路至阿里山上,沿途的茶商店家不下百餘家,車輛來往穿梭,我們都是驚鴻一瞥的過客,對茶山小鎮的農戶來說,茶葉卻是他們全部的人生,茶香不單只能在室內品味而已,更可以走出戶外,用雙腳沉浸在波瀾茶海之中,隨著產業結構的轉型,茶品不再只是單純的買賣而已,開始進入了茶觀光的階段,遊客可以近距離的觀察茶田,也可參與製茶的體驗,與茶戶們學習如何採茶的活動等等,或許茶將人與人之間拉得更近,回到早前誠摯交心的年代,就這樣,是帶著滿滿的茶香記憶,回眸窗外的茶田,一點一滴的進入夢鄉回甘。

WP_20161023_16_21_44_Pro (2).jpg

 

天朗漸明,紅輪冉升,一夜好眠後的石棹展露另一種不同的氣象,晨曦回潮的露珠,使得路面以及樹上充滿著水氣,拿著手中的導覽地圖,閒散慢步朝著「雲之道」走去,才剛朝陽初現,全副武裝好的茶農早已蓄勢待發,行經路旁,採收的阿嬤仍舊保持著微笑,頻頻向來者問候致意,甚至還會指路引導目的地,令人強烈感受到山中人家的純樸真切,不到半小時,便抵達雲之道的入口,原先以為雲之道應是開闊平地,出乎意料的竟是一大片的柳杉林山道,意外之際,只得心成具象自成雲,嶙峋筆直的柳杉,密密麻麻佇立在木棧道旁,森林之中異常的靜,微閉雙眼,用其他感官來體會寂謐的四周,此時深山竹雞的叫聲劃破寂然的空間,使得原先入定的心又再度懸了起來,沿著聲音盼能尋得竹雞的足跡,一路下來卻無所獲,反而見到了紫嘯鶇與鵲鴝,在這山林野境,動物對於人類出現顯得不是那麼生疏,倒是對於林中漫步的遊客表現的相當自然,就這樣隨著鳥鳴飛蹤指引遠方的道路。

WP_20161024_07_08_49_Pro (2).jpg

 

與雲之道相連的「茶之道」,步道沿著茶徑而鋪設,時而進入密林之中,卻又霧散雲開,這數天可以說是與茶最近距離的接觸,涼風吹拂,滿滿的茶氣撲鼻而來,濃郁香馥的氣韻舒爽宜適,光芒照在茶葉之上,閃閃發亮爍眼迷人,就像活潑的綠色精靈躍動起來般,此時,盡觀遠望,所到之處盡是片片的茶田,茶對於東方來說,同之於西方的咖啡,茶文化對於數百年前遷徙渡台的移民來說,更有著家鄉情懷的傳承意義,隨著台灣的天候地形環境,將原先內地的茶種加以改良烘焙,形成台灣特有口味的茶葉品種,時至今日,時下對於飲品的主流仍以咖啡為大宗,漸漸忘卻茶背後所賦予的精神文化,包含培育時的專注,品茗時的雅致以及泡茶時的澹漠,處處都顯露茶的核心價植,這條茶之道走的愈遠,就愈有味道,促使聞香人徘徊流連,遲遲不肯歸去。

WP_20161024_07_32_51_Pro (2).jpg

 
「霧之道」是這次頂石棹步道群最後一條行走的步道,走到這裡早已氣虛力竭,下肢無法主使,時而隱入竹林之中,時而又豁然開朗,今日天氣極佳,沒有任何的霧氣朦朧,天空的白雲潔淨澄清,地上的玉宇仙氣爛然,視野中,仙人飄逸迷蕩的身影在雲間舞佾,這是一種自我的放逐,對於自由的追逐,身心獲得解脫的途徑,再往外看一些,台灣真的很美,視覺風貌完全不輸歐洲的莊園景觀,在這高山之上的道路,或許是家家戶戶習於門前的植種裁修,每條都相當乾淨。陡立的山勢走起來雖身形雖倍感艱困,心靈卻得到十足的慰藉,事後回到民宿,又是飲上一杯的舒暢,頓時身上的疲憊消弭許多,稍微能夠理解為何將茶視為具有固本培元之效,隨著霧之道慢慢走下盡頭─樂野,又是旅程中另一個樂趣的故事。

WP_20161024_07_39_17_Pro (2).jpg

 
昨天的樂野,是我們最後一晚用餐的地方,卻也是阿里山鄉與平地最接近的一環,在苦尋餐廳卻又不想流於平凡的晚宴時,偶然的際遇,讓我們找到了與石棹相鄰的樂野村山樂園,這也是鄒族特富野的一個聚落,湯進賢先生,曾是嘉義縣的議員,也是鄒族的長老人物,更是白色恐怖的受難家屬,多樣化的身份,帶給我們的卻是幽默風趣的夜晚,闡述了許多有關鄒族的故事與經典,也讓訪客穿上鄒族的服飾,能夠稍體驗鄒族的民情風俗,其夫人為所以烹飪的佳餚,更是大家初次品嘗到原住民風味餐的巧妙製成與味覺享受,聊天過程中,時像長者對於晚輩的交流,有時又像朋友般的開玩笑,或許要融入一個族群,品嘗料理或許是最佳的第一步,短短的數個小時,讓我們入俗卻不流於俗,認真尊重的去瞭解不同文化的背景,只盼他日還有機會,能夠再次造訪蒞臨這個美麗的原鄉。

WP_20161024_05_53_24_Pro.jpg

 

 

arrow
arrow

    自由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