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日晨間的市場,充滿著鬧熱的叫賣聲,在繁華盛極的信義區,或許市場以及廟宇是僅存可窺視聚落的原貌,穿過了忙碌擁擠的市場後,廟宇的山腳下仍有不少朝聖的信徒,足見在疫情的當下,心靈上的寄託以及壓力的釋放依然需要獲得支持,奉天宮不定時的會舉辦一些藝術或是科儀的活動,讓宗教不再那麼的單調,透過展物的內容反而能夠吸引更多的小朋友或過客,也不失一種推廣宗教的方式,宗教的內涵有時或許可以不用那麼單調呆板,融合一些活潑的元素讓人覺得不是那麼乏味,將可以更能打動人心,去觸動人與無形力量的那一點契合。

PXL_20220723_023324712.jpg

PXL_20220723_032514243.jpg

在這炎熱的夏季時分,即便是走在平坦的道路上,也是暑氣逼人難耐,更何況再加上一層口罩,所幸每走至一座廟宇,都能夠仰賴廟方提供的水源補給,心裡都存著無限的善念與感恩;雖然到達目的地後可稍作歇息,但已經心力交疲,松山寺在數十年前曾經發生過祝融,如今當然看不到殘爐餘燼,所見的是佛像與樸實的裝飾,也總算可以心平氣和的坐著,端詳眼前的一切,即便不通禪理不明佛學,沉浸在此也是一種另類的修行方式,不用過多的言語與文字,自我去追尋片刻的寧靜,用一種能讓自己安心的途徑, 或許在不用他人的引導下,能夠更加感到真實與自得。

PXL_20220723_015941935.jpg

 

PXL_20220723_020238751.jpg

PXL_20220723_020110764.jpg

幾趟的宗教朝聖,走了那麼多間的廟宇,覺得傳統中國文化下的廟宇信仰相當有趣,相較於西方世界,可以說是滿天神佛,從天上繁星到地下木石,都可以將其神格化,以這次巡禮的火聖廟,便是以火星為代表的「火德星君」為信仰,由古至今,防火禦火避火的概念千古留存,生活中可能發生的災難透過寄物的方式,有一種轉向祈求的目標,因此所見的的萬物皆可視為神靈,火聖廟旁的恩眾祠也是類似的信仰模式,動土開挖時發現的大石,信重視其具有靈性產生了移情作用,或許是看久了自然也產生了無形交流,認為石頭能夠保佑場域平安順遂,卻因其為石頭而非常見的神話人物,倒也為信仰增添了些許餘趣。

PXL_20220723_025625449.jpg

PXL_20220723_025224457.jpg

PXL_20220723_034428894.jpg

繞了信義圈一大圈回到松山區,信義區原先隸屬於松山轄區內,後分區獨立治之,而松山區再分割信義區後,自然及人文資源所剩無幾,大致僅剩以基隆河沿岸的文化命脈,包含霞海城隍廟、台北府城隍廟以及慈祐宮,以及知名饒河街觀光夜市,或許當在走至錫口,行經這幾間廟宇時,可以放慢腳步以及忘記時間,好好細讀這些廟宇的文化百態,這幾間廟宇歷史都相當悠久,與一旁的基隆河承接起錫口的繁榮與衰退,如今,參拜廟宇,走進夜市品嘗小吃一輪,再到河畔旁吹吹風,體驗一種最真實又新奇的文化洗禮。

PXL_20220723_043653027.jpg

PXL_20220723_045840112~2.jpg

PXL_20220723_045825278.jpg

回顧全段的宗教巡禮,當初因為看到了日本遍路而起心動念,自己把台北市轄內的宗教場域規劃成一個環狀路線,總計花了6個假日時間,走了115974步,132.93公里,63座廟宇,能夠在這些旅程中「認識自我、考驗自我、跳脫自我」,可以說是收獲滿滿,當每到一座廟宇都是一個新的際遇,有機會這片土地,才發現對於台北的許多地方是多麼的生疏,但廟宇卻拉近彼此的距離,從踏進廟宇到周遭環境的接觸,慢慢認識本來屬於自己的文化;行旅的過程當然也不是全部一帆風順,每段的路程距離都相當長,途中還會有驟雨疾風,也可能豔陽高照,路況有淺山峻嶺,也有市區大道,每段走完都是精疲力盡,但當點開照片一一回顧,又覺得每段都是一個自我成長的考驗,反而身體愈來愈強健,期待下一次的出遊;而最後與宗教面對面的交流,最大的感受就是要先先拋去固有的執念與信仰,可能在面對不熟悉的宗教時,都會站在自己原先宗教的角度來看待一切事物,反而很難融入去瞭解它的內涵,因此拋棄本來存在的意識,用空無的狀態下來吸收新的概念,無論如何,這刻骨銘心的行程相信會在自己生命歷程中寫下重要的一段。

 

PXL_20220723_034236727.jpg

PXL_20220723_025546304.jpg

PXL_20220723_020321712.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自由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