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餘度的高溫燒烤,早已經將那緊抓握把的兩隻手臂,炭燻成黑白相間的支架,正思燥熱難耐之餘,震耳欲聾的鼓聲由遠處伴風隨氣而來,緊跟在後的是人聲鼎沸的歡呼,待車行駛至橋下終能理解這些聲響的來由,原來是沉睡河面已久的巨龍因凡間的召喚甦醒而至,慶賀的能量並非僅點起些許的漣漪,而是掀出碩大的波濤,陣陣的龍船目標只有一個,即是奪標,人群及車潮的喝采,替每條龍形木船注入真實的生命力般,究竟是人們駕馭著龍船,亦或者是水龍揹著戰士順水行舟,大直橋下駕六龍、行四海不外如是。
在成敗未定但喜孜有餘下離開這聚樂地,離去的只有那孤身的單車背影,涔涔汗水也變為霏霏雨水不斷由帽緣而下,拭目傾耳地尋找容身之處,誰知又到達另一龍蛇混雜之地,承德橋下,相同的情景,縱使天變地動,理所當然的只有熱情不減的群眾,三閭大夫見此狀也,恐悲歌亦難慟。龍舟原為楚國詩人見秦國攻楚,心繫黎民失所悲愴而投江就義,楚人為打撈其遺骸而流傳至今,誰知今朝九州之後無不效法敬之,更甚於當時天外的異國之人,實屬屈原非所料也。
瀟瀟雨歇,便進入關渡平原那郁郁蔥蔥的生機之所,柔和了城市裡那濃厚的商腐之味,他端則是復育那碩果僅存的濕地,家長們似乎引導著孩子們,幻想著中南部鄉間的純樸田野水間,慶幸的是在這如怪獸高樓大廈的建築旁還留有一點原味,不幸的是過往台北─淡水的鐵道的藍綠相間的風情視野已不復見,或許保留一個舊回憶遠比建造一個新印象要難得多了。
在金色水岸上望著藍色公路觸動體內那紅色熱情的心,沿途景觀透過顏色的視覺享受讓人多想再停留一刻,擘畫出無數的山水景緻記憶於相機與內心深處,任憑積水成淵亦不阻至真、至善、至美的渴望,反加點綴煙霧迷幻的朦朧美,就這樣,在關渡宮祈求風調雨順後駕車於淡水結束特別的端陽時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