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天的疲憊與亂人心神如針刺般的綿雨,使得對今天的旅程有些許的不安與懷疑,所幸剛毅的心智戰勝了那待休的軀體,火車上同目的地學子們對校外露營的喧囂,似乎讓自己催眠這趟旅程仍然是有人充滿著期盼,但早已濕潤盈滿的窗外,卻依然可見微風伴隨著細雨的悽苦,直到最後數站前看見那渴望難求的一道曙光,心中才開始安然許多。
距離約定的時候並沒有落差太大,行程的第一站則是「舊草嶺隧道」的自行車之旅,雖然前一天已參加都市裡單車健行活動,在不同的目的、不同同伴甚至於不同路徑,對於終點的渴望卻大相逕庭,在朋友的協助下找到適合的租借車店,選定適當的車種後便開始在此留下深刻的痕跡,在歷經一段短程的產業道路後,在右側小徑尋獲了舊草嶺古道的入口,對於自行車道、公路、產業道路或者是古道的騎乘家常不在話下,但以隧道為主架倒是初次體驗,隧道改建後相當符合人性單車運行,為了安全又不失氣氛下,設計了微亮卻能注目的燈光;避免遊客於短短三公里的路程空乏無趣,整段隧道注入了音樂於內;其他安全的指示牌誌、廣播系統及導覽說明也配置得宜,隧道外冰寒的沐雨櫛風襲捲而來,眼見避風港內盞盞明燈,彷彿引導我們前路可行的聚焦。
對於隧道的來由有太多的因緣際會,最早是由日本人所建造,一解當時宜蘭至台北通路之苦,這是舊時代的需要,時至八零年代,隨著發展的變更舊隧道早已不敷使用荒廢,這是新趨勢的變革。一個隧道兩個不同時代的人,卻由火車與自行車各自刻劃出各自的獨白與註解,隧道漫長不見止境,使人在陣中自在地操弄那踏板奔馳,三五好友邊聊邊騎的心愜意滿,早已忘了勞力與距離那甜蜜的負擔,目光晴明即知漸至終點,洞口外早已有許多遊客停車稍歇,我們亦如法炮製,像蜜蜂尋花粉般的四處補捉那欣然的景致畫面,就這樣在時雨時晴的錯綜複雜下,眾人完成了這十公里想也想不到的寫意單車行。
在品嘗當地著名午食後,在友人熱心的引導與協助,開始今天第二個行程─「國際沙雕節」,經由導覽瞭解了此活動的重點與過程,自己開始匪夷所思,那平常風塵樸樸令人掩面難耐的沙子,為何能夠在大雨落落之下,遊客仍寧可一濕而觀之,或許其中奧妙之處尚未能窺視一二,便將參展作品一件一件細心的存取於腦海中,細如塵浮的微粒竟能聚集心盼所望的具體實物,渾然天成尚不如此鬼斧神工,是極限創造了更多的可能空間,看著那形塑栩栩如生的完物,是他正視著我們,又或者是我們狐疑的看著它,早已分不清楚,是虛空又或是浮幻?不論如何,畢竟但實實在在地出現在我們眼前,每個人對於每件物品都有不眾的解讀,使得作品能夠透過剖析探索那多元的意涵。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