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寒而慄的假期,欲行道路之上難尋行影,更遑論是在這獨居一隅卻又地廣人稀的純樸小鎮,雖然預定的陽光尚未綻放光芒,但仍掩飾不了牡丹溪那清秀的面孔,堅決地推進流向,彷彿賦予這條溪流不拖泥帶水的果斷,使得兩旁的落石、花草以及小生命是那麼的諧和,多一分或少一點都影響整體的美感。不待走至古道入口,懶洋洋的金烏似乎聽到旅人的祈望,一陣陣的暖意從冱寒的臉龐掃過,原先陰霾憔悴的道樹也開始展露青黃又嫵媚的笑容,歡慶終於有人欣賞它們絕麗的一面。

 

201301194317.jpg

早先時期居民賴以通行的來往道路,如今成為了肅索冷落於一旁不起眼的小徑,唯有對它仍舊情綿綿的遊客偶來造訪,荒蕪的悲歌似乎正在唱出「無緣之墓」的故事,令來者一起穿越時空幻想那刻骨銘心的情愛纏繞。「無緣之墓」看似無緣卻有情,引據一旁的碑文敘述如下:

一、日據時代,一日本採礦技師奉派來台時,與論及婚嫁女友,相約二年返鄉後,共訂鴛盟,卻一去杳無音訊。其女友幾經波折,嘗盡風霜,來台尋找,抵礦區,獲悉其男友已因病別世,悲慟之餘,乃豎此碑,以為懷念,黯然返鄉。

 

二、相傳日本明治三十五年間,有一日籍採礦工程師,愛上本地一名女子,於是返鄉秉告父母,徵得同意後,回臺欲予迎娶,其愛人竟已病故,傷心欲絕遂立此碑而歸。

 

三、日本明治三十五年間,有二日籍人士,相偕來到雙溪尋找礦脈,不料一人摔落山谷,重傷而亡,其地點竟是礦脈所在。另一人有感於人生無常,無意開礦,攜同伴骨灰歸返日本。此時死者妻子亦來台尋夫,獲悉夫婿噩號,即欲回日本接其夫婿骨灰。時值九月,淒風斜雨,半途感風寒,加上傷心過度,竟而病故。事後,當地居民有感於此位日本女性的堅貞,在其病倒之處,立「無緣之墓」石碑,以為感念。

 

四、日據時代,有日本人到此淘金,金未採到,卻傾家蕩產,於是立碑而去。

 

無論傳說由來為何,身在現實,不禁開始難以理解那大時代困阨之下所勾勒出來的淒美、離苦以及扼腕,大海的阻隔只能寄情於風中傳遞情意,哪個癡男不傾心,哪個曠女不懷春,命運安排這樣肝腸寸斷的劇本,或許是感受到了共鳴,此時雰霧冥冥鎖山中,正在無奈的嘆息,「無緣何生斯世,有情能累此生」,可能故事的起點早已註定是悲劇,卻不悔地終生守候於此供過客們憑弔與追思。

201301194361.jpg

離開古道之後,鬱抑心節亦隨周遭景觀漸漸釋懷,開闊的地勢正伸展著雙臂迎接,疾驟的冽風吹的令人更加看清眼前的一切,眼下一座又一座的山頭,更不知埋藏多少離情依依的趣聞,看著那蜿蜒不定的車道,似乎又在暗示當中有著多少曲折離奇的峰迴路轉,數不清的小故事正等待著訪客逐一探索尋獲。

201301194414.jpg

隨著時間,此次遊歷的故事也似乎邁向終點,隨著金礦沒落凋零,大粗坑古道也不免乏人問津,古道內的足跡殘破坍壞就像它原先的利用價值早已殆盡無餘,或許無材對它來說是最佳的歸宿,回歸初衷地親迎世人,尚有不離不棄的狗兒們守護著這難得的古道,更成為談天論古、笑暢風雲的絕佳去處。

201301194412.jpg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登山健行 古道 瑞芳區
    全站熱搜

    自由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