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意綿綿,迴蕩還淳於空谷;霧雰盈沛,彌漫不息在山間,久違的的十月天,不帶點寒意,依舊是令人心緒浮動的秋日,密集不留空隙的林道,若無步道的開通指引,想必會在這當中迷失方向,不知是否會相遇童話故事中的小矮人。巨木嵾天,一顆顆的杉木與肖楠互爭高下,百餘年來,堅韌的根基挺過數不清天候的無情,才有悅己容、見世人的今日,但人們似乎好其所用多過於觀其所美,在人世間,它們是居家使用的良材,材與不材竟是取決於客觀的偏見,躲得過天數卻避不過人為,不用哀嘆!此刻,正有人愛惜其秀,倚靠在樹幹旁,微微嗅起那沉重的郁郁香氣,激發人們潛藏的野性,在這原野之中,可以盡情的放縱無羈,展開雙臂懷抱那些起舞的芬多精,經由樹木之間遊走傳遞的風聲、蟲鳴、鳥啼,是那麼的清新悅耳,森林浴令慵懶的人沉醉其中,不願離開這片消弭疲態的天然浴池。
WP_20161023_12_25_16_Pro.jpg
北九份,南奮起湖,這是人們評論台灣兩地山間聚落的稱號,雖與北部的九份齊名,奮起湖卻是呈現另類的山城文化,這兩個地方都曾因為產業帶動起一時熱潮,卻又因時不我予而隱沒,所幸只要曾經有產業的地方,就一定會有遺留下來的人與物以及那不變的景,昔日林木產業當中的奮鬥的小人物,如今搖身一變,那千年、百年的古樹變成他們口中的故事,觀光的內涵便是藉由這些人、事、物凝聚而成型,老街裡店家的叫賣聲此起彼落,一路不絕,就連馬路上的菜販也毫不遜色,正等待著列車與旅客的到來,引領他(她)們進入這個充滿林木薌澤的境地,相較於老街內的人來人往,鐵道外山間的林藪則乏人問津,於是拾起行囊,用自己步伐與喘息聲與之交流,這是一種原始的對話,自然的律動。

WP_20161023_11_36_23_Pro (2).jpg

 

阿里山,作為日治時期台灣的三大林場,早期搭建的房舍,如今已有多處的破損與斑駁,這正是一種時代的印記,腦中開始思考著,這些日式老宅過去住了些什麼人,從事什麼樣的活動,在屋宅外微笑示意的老太太,是否曾經是林場員工,或許看透過往當地的興榮盛景,時代並沒有拋棄奮起湖,旅遊餘光再度注目起這個山間小鎮,只是過去集送的移動木頭,如今卻站得直挺挺,矗立不偏的守護著這片枕山栖谷,木頭所散發出來的色澤,無論經過多少塵灰滿佈,深遂的咖啡色就像是一種經過歲月洗禮的光采,即便主人早已離去,行經老屋,仍不自主的走近屋旁,仔細端視與欣賞它的韻味,有些房子則融入了些味道,訪客被那懷舊情懷而吸引入內,點杯咖啡,優雅安適的坐著,望向那因木而生的奮起湖聚落,微微嗅起杯中物,早已分不清是木香還是咖啡香。
WP_20161023_12_30_38_Pro.jpg
鐵道文化,可以說是老少咸宜都偏好的一種旅遊方式,鏗然的火車鳴笛聲,列車又將大批的旅客運送至此,這些遊客剛剛在鐵道上正遊目著山形曲線的美景,列車裡的孩童充滿無限想像,幻想這台龐然大物會帶領到他們心中的樂園,對於每位風塵僕僕下到月台的遊客來說,一盒熱噴噴、香氣四溢的便當,是他們認識奮起湖的第一步,買了一個鐵路便當,刻意的走向車站內享用,吃的只是一種感覺,對年長者來說,這又是一種依戀之思,只能回顧過往;對於年輕的朋友來說,這是羨慕之情,經典無法重現,那個環境背景所衍生的產物,地造天設的出現在這個聚落,無論是鐵道工還是林業人員,表徵的是一個時代的生活方式。老街巷弄曲折相連,旅人至此不用太多的事先準備,可以任性的優遊,每一個街道轉角都可能是一個嶄新的驚喜,看似簡單的平房,正製作可口的點心,這些東西可能早期都是工人們忘卻辛勞的美味。離開車站下行,可見一土地公廟,該處據說是當地螢火蟲聚集之地,想必深夜時,當地將舉辦一場螢光派對,持續點亮幽深的奮起湖。

WP_20161023_12_51_53_Pro.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自由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