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為人津津樂道的旅遊議題,莫過於是墾丁的遊客數大量減少,進一步引發質與量之間的探討,墾丁地理位置位於國之南端,無論因載具所累積的運輸成本,又或者是風景區的成本加成迷思,不諱言的大部份遊客都尚能有著比都會區費用稍高的預期心裡,而呈現的落差僅在於提供的品質是否能夠滿足遊客的需求。
造成旅遊環境的不友善,遊客需求面、業者供給面以及政府機制面三方都有著不可卸除的責任,當然業者對於民宿的經營與公部門推廣觀光的主軸是另個更大課題,在遊客需求的面向來說,近來亦有人提出與日本沖繩地區的比較,認為去墾丁玩還不如去沖繩玩更省更有品質,似乎今日旅遊品質的低落全因經營業者高價競爭所導致。
「多做一分功課,即少受一點風險」但回到遊客對於墾丁的概念,除了玩水之外似乎聯想不到其他元素,而間接使得遊程當中缺乏的多元的廣度與主題式的深度,自我先將墾丁定型成玩水的聖地,不自主的有著去墾丁就是要玩水的刻板印象,卻反而使得活動的範圍自限在水域活動,現時旅遊資訊已相當普及,對於某些聚落或是景點的介紹,無論是公部門或是部落客的網站都不勝枚舉,而墾丁的旅遊環境也沒有如此的不堪,重點在於消費者是否有完善的準備對於自身遊程的操作模式,因此沒有不好玩的地方,只有不會玩的人。
墾丁近年積極針對梅花鹿的復育,在梅花鹿消聲匿跡一段時間後,現在已重返墾丁社頂一帶的地域,在白天或是晚上都能夠觀察其生態;此外墾丁還能看到南半球星空才有的「南十字座」,莫說是沖繩,即便是日本國土全境,也沒有一個地方能夠看到南十字座,在台灣也只有墾丁能夠見到其清晰的星空全貌;而每年十月之際,長空之中就會出現大量的灰面鵟鷹過境翱翔,海岸線則是能見到豐富的潮間帶生態。如果不想那麼動態,也可以前往核三廠旁的台電南展館,可以進一步深入地瞭解核電的各項能源發展與議題探討,也可以算是另類的環境教育,簡單回顧墾丁數個旅遊活動,可以玩得很有趣,也可以走的很另類。
在墾丁旅遊環境高價環繞下,「該省的就省,不該省的不能省」,住宿單價普遍較高的情況下,可採取較有彈性的降價方式,如目前有許多旅館及民宿皆加入環保旅店,當消費者自己攜帶盥洗用具等非消耗性的用品時,店家將會給予一定的折扣,此舉不但能夠省錢尚能夠節能減碳,對於墾丁環境的永續盡一份心力;而墾丁對於大多非當地人來說都是相當陌生的,因此若真的想體驗當地的生活文化時,建議可以參與當地聚落或是公部門所推廣的導遊行程,特別近來墾丁許多鄉里都提供對環境友善的遊程服務,在當地人的引領下,絕對比自行漫無目的的閒散得到更多資訊,在飲食的部份,也絕非要去網路上有名或是評價度高的名店,行經300多公里到墾丁,相信絕對不是為了一嘗什麼異國的高價料理,倒不如與當地的社區的旅遊機構聯繫,相信有許多巷子內或是家庭式客制的當地特色風位料理,價格亦相當親民,而飲食也是能夠最貼近當地文化的起點,台灣雖小卻不自卑,當我們自覺它渺小又毫無特色時,試問我們自己究竟投入多少心力去觀察它,旅行的滿意度或許不過是一種價值的選擇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