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是微涼颯爽的氣候,秋季的陣雨擾亂原先的節奏,人煙渺渺的武丹坑顯得孤寂,來者也在舉步間進退失據,思考著是理智無功而返,卻擋不住體內熱血沸騰的鼓動,古道入口便是因雨夾帶黃沙滾滾的牡丹溪,從車站到古道終點,似乎都伴隨著這條溪流律動的淙淙聲,路徑雖狹窄卻易行,幾乎都是泥地,沒有過多的加工耗材工法,反而多是現有石塊的就地取材,聽聞這些都是步道志工們與當地政府的努力,遙想起百餘年前,淡蘭北道曾經作為巡視淡水噶瑪蘭兩廳的官道,清軍官吏也是披荊斬棘而開創出此步道,如今手工步道的鋪設就像重現百年前的劇場般,引遊客尋跡探古之幽情,走到昔日的遺址建築,讓人看不出它曾是民生所需的柑仔店,山友們的短暫休息用餐,倒化身成幾分人客官的模樣,這段旅程中每每停佇觀察所在環境,都能夠看到淡蘭古道的意象指標─「雙扇蕨」,或許獨特的植物盡出現在獨特的所在,在看過淡蘭古道的書籍後,實際走讀一段屬於我們的歷史別有味道。

WP_20191102_10_32_13_Pro (2).jpg

台灣紫嘯鶇的煞車聲,不間斷地在谷間層層山巒裡回蕩,不知是否有警示我們進入牠們的領域態度表達,幾經風雲變色,古道的終點是一片無垠的芒草荒野,箭雨稍歇,旅人卻已走的氣空力盡,在這迷芒世界裡似乎略顯無助,只能咬著牙拖著腳步在碎石子路上慢步走著,眼裡所見是管芒遍佈,或許再過一個月,就會變成金紅相間的絕色招展,來到金山福德宮,是個睽違已久的據點,可以說是古道的四通之地,曾有一段刻苦銘心記載愛情故事的貂山古道、也有淘金傳奇的大小粗坑,一旁更是絕佳的地質教室,不同礦體匯集於此,可以說是天造地設的恩賜,古道建行或許帶來生理上的濕潤與疲倦,但換個角度思考,最難風雨故人來,從牡丹車站一路的走來,煙嵐離合心境朦朧,這是金瓜石另類的美感,身處群山飄渺間,心離九霄紅塵外,微閉雙眼,用心去感受百年前的無語之聲。

WP_20191102_10_36_57_Pro (2).jpg

今日來到黃金博物館尋寶挖金的人仍不少,遙想過去黃金山城那一夜致富的美夢,多少人也想試試手氣,將博物館內那百斤金磚拾回,對於翻山越嶺早已飢腸轆轆的我們,飽足一頓似乎比黃金財富來得更加實際,用著餐看著眼下雨中聚落,心中開始盤算雨後路線,窄巷裡的祈堂老街,從屋瓦看得出年代的久遠,老人守著店面的雜貨舖,聞到消逝已久的古早味,麵茶以及抽鬮掀起兒時回憶,沿途穿越金瓜石,經過醫院、戰俘營的遺址,如今雖早已前線無戰事,一個個印記在石碑上的名字,引起時人對於那段往事的追究,囹圄禁錮之苦與當下和平形成極大反差,一束悼念的鮮花,好奇起送花者的心緒為,是參與目擊者,後人,又或者只是旁觀者,歷史總是有趣地勾勒起歷史投射情結。

WP_20191102_12_16_45_Pro (2).jpg

午後的山尖古道下行,沒有九份與金瓜石來的人聲鼎沸,看著水湳洞旁的黃金瀑布,瀑布那具有層次感的流瀉,仍令遊歷水金九的遊客睹目難忘,如今在瀑布的上方,又有一個新亮點,將原先寂寥的山城夜晚照的閃閃發亮,時序尚早,在遊客中心喝杯熱茶靜觀窗外美景,不失為簡單的享受,看著早期廢棄的煉銅廠,充斥著陳舊滄桑感,過去有人稱他為台灣版的布達拉宮,也有人說他像希臘的神殿,如今卻等待著它發光發亮,距離點燈前的10分鐘,眾人早屏息已待,手機腳架蓄勢待發,頃刻之間,黑暗中不見樣貌的建築,就像被風吹上一層金砂般的光耀奪目,沉睡的十三層遺址彷彿重生般醒來,亮麗的疊影再次籠罩黃金山城,每晚的點燈或與可以喚起日常的醒思,過去的環境污染猶在,就像一道無法抹滅的傷痕,在體驗這驚豔外衣的同時,期盼也能潔淨內在的暗黑面。

PB027641.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自由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