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躲避烈日的追逐,步伐逐漸加快,生活上熟悉的影像倒退成原始荒原,咄嗟之間,頭頂已被山林植被所籠罩,但卻能將101看得愈來愈清楚,實際上距離城市卻是愈來愈遠,似乎都市與鄉野僅在視野裡的一線之隔,只是難以去分辨它的遠近,或許要拋離現實是很簡單的,只看自己如何去定義。汗水涔涔落下,成為逃離惶惶不可終日的代價,臉上卻是充滿的喜悅的喘氣,或許這就是一直想找而找不到的東西,走在昔日錫口至四分仔庄的大嶺古道上,可以說是身輕步捷的愉悅,見那山壁涓流而下、湜湜無濁的泉水,以及化外小徑上,那厚厚泥土的鄉氣,或許可窺知一二,當時的故事是如何的雋永尋味了。

 

WP_20140809_08_37_51_Pro.jpg

 

 

 

 

與大嶺古道有地理之緣的樹梅古道,或許是一鄉一俗之故,呈現了另一種別有韻味的風貌,路徑上來得更加原始,有時甚至難以辨識前道,唯有行至密密層層的楊梅樹時才逐漸開朗,仰望之上,那綻放的光輝實在太耀眼了!此時多麼希望大樹能夠多帶來點陰暗面,可惜事與願違,加上季節不逢時,不能採食酸甜可口的果實,只能在一旁愁著望梅止渴,一路上經過了許多膜拜觀音以及土地公的金身廟座,或許這成為旅人心中最佳的歇處,走在陌生的旅途之中能夠心安,跋山涉水也並不覺得孤單,昔日的聚落不在,人群也早已散去,只有對這片土地帶有留戀的老人家,仍然不捨地在當地過著純樸的農家生活,當他們對著造訪古道的遊子問候之時,所展露的是最可愛與真誠的笑容。

 WP_20140823_09_35_43_Pro.jpg

「糶」,會意兼形聲字,本意為賣出穀物,顧名思義,糶米古道為昔日作為運輸賣米的一條路徑,作為南港、木柵、深坑等地的交易要道,揹起簡單的行囊踏上過往的古道,步道的現代化早已不復當年,抱懷著輕鬆的心情與步伐,實在難以想像過往的先民是如何挑著重物,將滿滿的稻米運送來往於兩地之間,或許如今難以可考,看到沿著古道而伴的清澈溪流,不經意地伸出雙手去碰觸冰涼的山澗泉水,遙想起百餘年前,先人挑著扁擔辛勞艱苦之餘,也是停下腳步,喝一口溪裡甘甜的溪水,或許這已經在山嶺蠻荒境地最大的滿足,只是當年挑起米擔跨越大嶺的賺吃人,恐怕也始料未及的想到山麓之下,已變成貴桑桑的地皮。

 WP_20140823_08_01_07_Pro.jpg

焯焯炙人的八月天,探訪古道似乎是不切實際的白日夢,南港山麓的古道卻將它編織成一段漫長幽思的美夢,茶葉、稻米、樹梅…等跨時代的產物所剩無幾,一切都隨著歷史的新頁開始物換星移,唯一不變的是路上濃濃的人情味依在,休憩、奉茶、菜園保存著古道微末的痕跡,行經的過程中也並非一路順利,也曾經起心動念想放棄折返而歸,但既然心有所嚮,就不應再存在著頭燒燒尾冷冷這種消極的態度,所幸心肝齊向,神有感納,迂迴曲折的古道充滿著寥泬虛靜,使得封閉的心靈暫時獲得救贖與釋放,夫日回而月周,時不與人游,時間可以帶走一切,卻帶不走餘趣不朽的古道故事。

WP_20140823_08_01_01_Pro.jpg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古道 南港山
    全站熱搜

    自由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