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較奮起湖、石棹,頂笨仔聚落是籍籍無名小村莊,百餘年前,由客家移民至此開墾,大多數人對它仍是相當的陌生,甚至聞所未聞,近年來,居住在這裡的笨人,將聚落裡很笨的動物,做了妥善的舉動,使得這裡成為台灣最笨的社區,但遊客卻偏愛獨鍾這笨的可愛,笨的純善的聚落。「頂盆仔」是這個地方最早的地名,從名稱不難猜出該地是一個盆地地形,又因地處於光華村的最頂端而得名,國民政府遷台後,因語言溝通口誤而形成今日的「頂笨仔」,居民反倒將錯就錯,衍用這個笨字當作聚落直率純樸的象徵,當地早期以農業經濟為主要產業,也因為這樣,讓這個異域殊方得以保存完整的生態體系,培育出許多可愛看起來又笨笨的小動物,宛若自然動物園,供城市裡早與自然脫節的庸人,能夠有一個歸依的原始去處。
WP_20161023_06_43_26_Pro.jpg
文章標籤

自由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自二戰結束、二二八事件、國府遷台、白色恐怖事件後,台灣彷彿在混沌不清的年代中見到一絲曙光,也開始邁入了另一個嶄新的局面,台灣早期的農業、礦業、林業轉型到了工業階段,在威權統治又沒開放黨禁的背景下,以技術官僚為主的政治官員,倒沒有在野黨監督的包袱,反而可以大刀闊斧的實行國家政策,或許這是一種政治妥協下的結果,但就結果而論,卻對於當時台灣所遭逢的困境之際,將危機轉化為契機的一個重要時期,為台灣未來的數十年,擘劃出一幅遠見的科技藍圖,這或許要有高瞻遠矚的高度,也需要有調和鼎鼐的能力,還有點福至心靈的機運,正是這一些美麗的巧合聚集在一起,使得台灣這個蕞爾小島也能在世界占有一席之地,即便從那時台灣在主權上處處受制,但在經濟上的發展卻是大放異彩,對上一代來說,那個時光或許是他們覺得最為閃耀的時刻,時至今日,我們已很難共享昨時的雨露,只能從些許的回顧之中加以體會。

WP_20150919_09_26_42_Pro.jpg

文章標籤

自由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古意綿綿,迴蕩還淳於空谷;霧雰盈沛,彌漫不息在山間,久違的的十月天,不帶點寒意,依舊是令人心緒浮動的秋日,密集不留空隙的林道,若無步道的開通指引,想必會在這當中迷失方向,不知是否會相遇童話故事中的小矮人。巨木嵾天,一顆顆的杉木與肖楠互爭高下,百餘年來,堅韌的根基挺過數不清天候的無情,才有悅己容、見世人的今日,但人們似乎好其所用多過於觀其所美,在人世間,它們是居家使用的良材,材與不材竟是取決於客觀的偏見,躲得過天數卻避不過人為,不用哀嘆!此刻,正有人愛惜其秀,倚靠在樹幹旁,微微嗅起那沉重的郁郁香氣,激發人們潛藏的野性,在這原野之中,可以盡情的放縱無羈,展開雙臂懷抱那些起舞的芬多精,經由樹木之間遊走傳遞的風聲、蟲鳴、鳥啼,是那麼的清新悅耳,森林浴令慵懶的人沉醉其中,不願離開這片消弭疲態的天然浴池。
WP_20161023_12_25_16_Pro.jpg

自由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Oct 29 Sat 2016 16:16
  • 石棹

臨逢深秋時節的阿里山,總是有為一睹楓紅而前來朝聖的遊客,位於山腰的石棹,往往作為前往森林遊樂區的一個中繼站,在此,多數的旅人僅僅短暫的停留而離去,遺漏了當地暗藏著許多風姿綽約的美景山色,石棹常年霧氣繚繞,長空之中煙霏雨散,像是一張令人猜不透的臉,有時雲霧之盛,頃刻而迄,隨著陽光的照耀,宛若充滿朝氣的年輕女子;有時微風之中霢霢不絕,天幕冥冥,瞬間變臉成另一張含淚愁容待憐的嫵媚樣貌;入夜時,彷彿大地又為她量身訂作一個專屬舞台,七彩琉璃頻頻添上了豔妝,令人目炫神迷。石棹山色固然依戀萬分,但暖暖的人情味,卻賦予這些山形茶景更多的個性,民宿主人熱心的泡起茶來,對於自家茶葉頗為自豪的與我們分享,一杯接著一杯,素然淡雅味道卻是眼下茶山的精髓,歷經了時間、人力以及天候無數的孕育,才有當下舌尖上的滿足,茶不誘人人自誘,喝著慢慢被茶香所擄獲,將自己投入茶的故鄉當中,據傳石棹的茶種源自於彰化二水一帶,回想去年的同時,也正遊歷在松柏嶺的茶田當中,今日因緣至此,也頗有承先啟後的意義。喝著主人清心凝神的極品,望著窗外的光景,魂早已被拉出九宵雲外倘佯。

WP_20161024_07_51_38_Pro (2).jpg

文章標籤

自由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傳說數百年前,台北因地殼劇動而瞬間成為一座大湖,裨海記遊的作者郁永河,在康熙年間來到大屯山採磺,記載船經淡水河口駛入甘答門,過去的甘答門即是現今的關渡河口,如今大湖已不存在,留下的是渺渺無邊的農田大地,台北碩果僅存的綠色空間,每當於大屯山脈頂端,由下眺望,這片棋盤狀的青蕪顯得十分引人注目,遠望令人激賞,不知近觀又有何體現,走在四周都被高樓大宅包圍的農地之中,暗自慶幸台北還留下了腳下所踩的樂土,隨著台北的都市開發,所能夠留下自然土地愈來愈少,遺失不單只是簡單的景觀,更該探究的是過去那種純樸社會的真誠,腳步隨著小徑深入其中,看著自己所處的空間,視野向外往外擴散,第一層被富饒的田地環繞,第二層則是一座比一座還高的氣派華廈,第三層則是大屯西面的山麓,景外有景,彷彿每一層的訴說著不同時代的演化,卻又在這裡偶然的共存,共同填補了當年台北湖的撲朔迷離。
WP_20161008_14_31_31_Pro.jpg
文章標籤

自由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鐵道支線往往隱藏了許多小人物、小故事,列車不再滿載黝黑的煤碳,無論是日治時期或是戰後的台灣,煤礦曾作為台灣經濟發展的重要產業,溫飽了多少小家庭的生計,而今日隨著轉型落沒,平溪這個鄉鎮卻仍然存了昔日的許多遺蹟,現時同樣看不到高樓華廈,當年從事礦業的年輕男女,如今卻已成了兩鬢白髮的阿公阿嬤,過去因為挖碳,這個地方給人黑濛濛的感覺,如今礦坑已封,反而替當地的山水留下最清新的環境,可惜的是如今大多數的人至此,多是為了施放自己心中的宿願,看那冉冉升起的天燈,帶給當下許多人的愉悅,大自然卻在暗自悲鳴,空氣、環境、水源的污染,以及交通的危害,始終難以說服人們放棄外物所帶來的虛榮,而忽略所處的地方早已遍佈了更多值得一遊的景點,古橋、流水、古蹟、名山、鐵道、小吃,滿滿真實的美妙之物,就在一站又一站的軌道旁,就像當年的掘礦者相同,挖出更多的幸福之夢。

WP_20140117_15_07_09_Pro.jpg

文章標籤

自由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府二鹿三新莊,這句諺語代表台灣清代從南到北最繁華的三個城市,漢人早期由內陸遷台,位於淡水河岸尋覓一地開墾長居,為象徵這個嶄新的村莊而命名為新莊,它更是早於艋舺以及大稻埕的發展,可以說是北部早期最具代表性的城市之一,當時有著「千帆林立新莊港,市肆聚千家燈火」的形容,腦中開始浮現起碼頭工人將貨物起落於港口旁的商船,各地商賈至此交易買賣集散,從破曉時分至夕陽西下,一盞盞熄而又亮的燈光,閃爍著新莊的輝煌極盛,淡水河幾經浮沉,帶動起多少沿岸城市榮景,新莊的經濟活絡發展了一段時間後,因港口河岸的淤積,人們開始將重心放在對岸的艋舺,那個原先被譽為革新的聚落,也終將邁向舊時代的落幕,但在它掘起的這段時間,仍然遺留了許多歲月痕跡,回溯起那段為人津津樂道的絕代風華。

WP_20151003_11_43_30_Pro.jpg

文章標籤

自由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陽明山是台灣第三座成立的國家公園,因緊鄰首都都會區,也是所有國家公園中,可及最高最為親民的一座國家公園,國家公園因以保育為其核心目標,因此在園區範圍內保留了許多物種免於遭受破壞,更伴隨著獨特的火山地型,使得它在地理學中有著多樣的景觀,搭配的山谷地形起伏,多變的氣象景觀,造就了人們追逐日出、雲海及夜景的瞬間;而在人文部份,從太古洪荒的火山爆發,到開始有人類居住,草山的文化一直都是極具話題性,由原住民傳說到清代漁販的行旅,日人開始駐軍到國軍遷台後的轉型,至今只要行旅陽明山,對於這些記載仍可透過古蹟的遺存而歷歷在目,似乎有說不盡的故事,道不完的經典,都待有緣人將歷史事件透過腳下去尋回,找回我們看似熟悉卻又極具陌生的陽明山前世今生。

WP_20160626_12_52_13_Pro.jpg

文章標籤

自由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颱風來前的寧靜,是輕旅行的絕佳時光,店家林立的公館商圈,竟隱藏著一個隱世的小聚落,今日的寶藏巖,不知是旅人來了稍早些,還是原先的遊客因昨晚烤熱而遲了些,此時的廟裡僅有少數幾人的信眾,而且都是有了歲數的長輩,這座距今已有400年歷史的古剎,似乎看起來沒那麼的老舊,或許歷經多次的翻修,作為在地守護神的象徵,從清朝、日治迄今,長期都受到在地居民精神上的寄託,有別於傳統宮廟的格局,屋頂上特別形塑了觀音像的吊筒,摒除了空間上造成的空乏感,反增添了些尊貴慈祥的氛圍,其他許多的廟宇裝飾,則有較常用的螭虎、麒麟、喜鵲、魚、鹿等神獸動物,使得廟宇呈現出萬物的多樣化,站在廟前,眺望著遠方的新店溪,對於當地人來說,這或許是數十年如一日的舉動,不變的是前方多了些高樓大廈與高架道路,唯一無法取代的是這寶藏巖賦予的時代意義。
WP_20160916_10_07_55_Pro.jpg
文章標籤

自由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黑暗觀光在近二十年裡,成為世界上另類的旅遊型態,但在台灣或許是因為國人過於將此視為忌諱,每每造訪這些景點總是門可羅雀,台灣長期遭受不同民族統治,或許心中早已埋下深刻的恐懼感,近年來,隨著轉型正義的推行,過去事件的所在地,多已改成紀念場館供後人緬懷,空蕩蕩的空間,不知有多少遊客知道這裡,願意花點時間去傾聽那些灰暗的故事,這是一段有血淚、有離情、有暴力、有血腥的歲月,更是難以從歷史課本或書籍就能簡單瞭解的來龍去脈,每一個家庭都代表一個濃縮的小故事,我們今日所享受的成果,都是建立在這些事件之上,內容或許會隨著時間漸漸模糊,僅能來到這些所在地,去親臨感受那動蕩年代所描繪的險境,不分省籍的受難者,或許能夠從一些舊地的蛛絲馬跡,去尋獲出事件當年的輪廓,解讀出自己心中的歷史原貌。

WP_20160326_10_07_18_Pro.jpg

文章標籤

自由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