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ul 27 Sun 2014 11:07
  • 碧湖

黑夜與朝陽,將碧湖太極化的一分為二,黑與白的共存共榮,卻又在當中出現了種種矛盾,水泥叢林包圍了小巧明晰的湖泊,湖岸旁又出現跨時代的竹織編屋,車水馬龍的虎口交錯出脫俗的小橋石徑,或許:道可道,非常道,脫離常規的事物總有其引人探究的驅使力存在,遇師則有緣,遇緣則有師,可能心之所向,道之所往即在其中。不到10公頃的湖面可能蘊含著無數人生哲理,似乎就像一面明鏡般,投射出現實生活中的種種變化,它可以是很真切的,也可以是很浮華的,心靈在透過湖水的洗禮下,期望藉此擺脫桎梏,不管是人間的苦悶,又或是生活的喜悅,將其盡情的宣洩在水靈之上。

文章標籤

自由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金針藏於寶山,一刻一雕塑造了多少形形色色的人生,栩栩如生的形象蘊含了無限哲理。環山抱水,藏風聚氣,美學的極限在此展露無疑,它可以是抽象地如天馬行空般,超越時間與空間,卻又能夠不脫真實的人文情懷,心與靈的和諧無礙,力和美的浩瀚展現,瞬間抵達另一片天地之內,進入窈窈冥冥的世界當中,每一件作品就像被賦予生命力,給人有種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的意境,隨著每個人的解讀意義不同,使得作品的真諦彷彿充滿著多重的可能,卻又埋有伏筆的痕跡,但就像生活一樣的簡單,覺得它想訴說什麼,它就是什麼,或許這就是藝術的樂趣所在。

文章標籤

自由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老街是記憶的「根」,難解的三角習題在十九世紀的台北,就像一條死結般的無解,三邑人勢所難免的肉弱強食,同安人連夜敗逃,流離失所,安溪人原想不染風塵,風塵卻自染人。艋舺一場大火,燃起三邑人心中的怒火,同安人在退無可退的情況下,連夜往北逃竄,原欲投靠大龍峒的同族,誰知蒼天無語,連下近兩個月的大雨,使得同安人只得別依他處,造就了大稻埕的發展,往事雖已不堪回首,但此憶可追。頂下郊拼、新文化運動、二二八事件,這一系列重要的歷史點滴,在陳封已久的盒子內深藏多時,就在造訪艋舺、大稻埕、大龍峒之下,將盒蓋一一打開。

自由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百餘年前,大粗坑古道被稱為「小美國」,小粗坑古道則被稱為「小上海」,白駒過隙一場,那些當年為人所稱道的雅名,增添了來者許多想像空間,步伐逐漸接近了山腳下的聚落,當地村民部份是由小粗坑上的屋厝遷徙至此,好奇著那深藏已久的金礦聚落到底是何風貌,想一睹昔日那一擲千金的繁華榮景。侯硐可以說是古道的四要之地,包含劉明燈大筆揮毫的金字碑、紙醉金迷的大、小粗坑以及由三貂嶺那飛閣流丹下的中坑、柴寮古道,這些古道就像一頁頁的歷史傳記般,喚醒了人們對於過往的斑斑事蹟,早已年代不可考的土地公廟,成為過客與往者內心世界神交的絕佳場所。

文章標籤

自由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景美山上俱是仙,五月飛雪添華年

拂塵一掃斷三千,橫空出世貫九天

文章標籤

自由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百年兵戈風雲,今夕何在;一線成敗榮辱,孰可定論。獅球嶺為基隆最高的防禦砲台,走在百年風華的古道之上,似乎有聽不盡的戰聲砲響,居住在古道旁的小型村落,隨著時空的變化,人口逐漸外移,居民所剩無幾,卻是世世代代守護著,這別富戰略意義的衢關小道。沿著基隆河的支流來到寧靜的聚落,按照手中現有的資料,尋獲古道入口卻未果,困惑的表情或許讓居民察覺了,主動熱情的為我引路。此時,帽旁捎來微數不大的細雨,伴隨鬆弛軟滑的泥濘,使得走起路來別有味道,竹林兩旁林立,土徑橫貫中央,層層黃土之下埋沒了無數雙急促的腳印,往來頻繁這重要的軍事要塞。

 

文章標籤

自由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Apr 28 Mon 2014 15:13
  • 滬尾

滬尾,一個充滿著多樣人文色彩的城市,並且具有兼容不同文化的涵養,數百年來,便由此地作為台灣的代言中心,一切歸因來自於那淡水河的濫觴,或許是它厚德載物,能夠承擔起不同時代的巨大變革,亦也許是宿命之說,使它對於改朝換代只能天道寧論。不管世道如何變幻,依然隨著大屯觀音日將月就,寫下眾人口中寶島的歷史,那默默潺流的波紋帶了些憂憂長河的離愁,層層的文化洗禮隨著潮起潮落,一波波地不斷更迭沉澱,人與河之間的若即若離,到底是河流影響人文,還是人文改變了河流,誰也說不清這微妙的曖昧關係,卻也展現那無窮的包容力,在這裏,可以存在任何形式的生活方式。

 

文章標籤

自由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各奔東西數月後,眾人再重逢依舊朝氣勃勃,相聚閒聊後便一同到達了登山口,登山口是在民宅旁的小巷,一不注意可能就稍逝即過,步道仍略顯幾分濕滑,想必前一天晚上歷經一番波折,所幸現在早已杏花春雨,令這些日子那波動忿然的心境開始有了些許的柔化澄靜,環繞步道而立的大樹枝葉扶疏,替我們解決了日光燥熱的困境,因為太長一段時間,大家沒有如此激烈的身心砥礪,同學們的臉上開始浮現疲態,戰線開始且走且停逐漸拉長,形成隊伍拉距成一前一後的不同樣貌,心中開始存疑到底還有多高、到底還要多久?此時只能不斷地互相打氣,秉持著山不礙路,路自通山的信念自我安慰。

文章標籤

自由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難知如陰的天象,打亂原先的佈局,只是木已成舟難回頭,僅能審時度勢的改變行程,前往那仰之彌高的金字塔頂端─「薯榔尖」,身為三尖之首,雖不如其他數峰來的兇險艱澀,但在大霧及細雨的環顧之下,走起路來也只能戰戰兢兢地踏上每個石階。沿路上早已難尋那人稱薯榔的珍貴作物,或許現今眾人只知山名而不知其物,話說那薯榔曾經是這重要的經濟命脈。大道上散落昨晚那滿滿的希望,卻是今日沉沉的失望,一件件的龐然大物阻隔了挾道,似乎失去原先對它正面善意的解讀,無奈之餘,只好待下山之時再將其一一拾回,雨霧迴盪下忘卻了步行多久,終至抵達了那號稱環繞三百六十度的天空平台,可惜碧山還被暮雲遮,倒也不覺惋惜,登山本就是順應造化、率性而行,下山將拾獲的天燈交給了村落的阿嬤,對自己來說只是舉手之勞,但卻能減去她上山勞苦困頓的上山之行,何樂而不為之。離開村落後花了點時間逛逛北海道宿舍區,昔日的日式高級平房已所剩不多,但仍能見那存在的痕跡點點,此時,舉目仰望時人所說平溪富士山,開始能感受到過客離家那思鄉的依依情懷。

文章標籤

自由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天然的泳池,原始的古道,迷惘的人們,不經意地在晦暗不明的天時相會,溪澗順勢而下形成的水口,於冬令之際顯得寒澈清明,微波倒影樹梢的碧綠,令來者驚逢天境,可惜今日的來意與氣候,無法寬衣解帶於中悠游一番,只好另尋樂子,忽想起此地曾經傳說的田野傳說,讓人猶有餘悸、似有忌憚的空間盡在眼前。魑魅魍魎開始在腦海浮現,山精石怪不斷於心中作祟。數日大雨過後的荒野,少了點人味,卻多了陰鬱,為破除迷思只好動步不敢,湧起一人敢衝,萬人不敢當的氣慨,融入今日的主題,扣人心弦、耐人尋味的故事由此篇開始,只是這次的說書人自己,連結局為何都不知曉。

 

文章標籤

自由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